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妻主打男宠屁股> 第8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部分 (2 / 5)

路线就是黎卫现在把守的地方,黎卫大营之后是镜湖,镜湖与一条人工运河相连,直通泌河,泌河又与珠河相通……而珠河正是流经宣国都城兴城的大动脉。

镜湖附近土地肥沃气候温润是宣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又与华国临近,宣国人以前都是通过镜湖向北运输粮草物资。近几年为了备战,镜湖的出产几乎都被截留在了附近的关隘。只有极少部分皇家供奉才会走运河北上。

妤卉和梁爽认为黎卫是很有远见的,黎卫的目地应该是守住镜湖向北的水路,估计是早就打定主意看出华国会以水路补给模式向北推进,所以很有可能不会分兵支援北关的。李可提出的牵制计划未必能够实现。

甚至一旦华国军队陷入北关争夺战,黎卫会率军渡江突袭南关。因为以宣国的骑兵优势,打通南关,向南到平城这一路都是平原,非常适合发挥宣国兵力优势。幸而华国皇帝早有部署,在平原上的各处城关大量修筑防御工事。屯兵屯粮,几处关卡以平城为中枢,相互呼应防守严密。

如果从皇帝希望的照顾大局为重的角度出发,李可这路增援军队应该是详装要攻镜湖路线才更容易吸引黎卫的注意。至于齐王。只能是自求多福,早日遇到华国地救兵。

在白虎暖阁,皇帝就决定了华国大军北上的路线。那是除了镜湖以外的另一条水路。出发点在临江关以西的金治关。

大江在金治关分了岔,一岔是华国与宣国交界地江流,一岔名为崎水。向东北而去直入宣国腹地。宣国早年间出过一个有远见的帝王。大兴土木开凿运河。把国内崎水、珠河等干流串在一起,四面八方直抵兴城,既增加了国内各地的运输能力。又将南水北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的旱情。无奈随后几代帝王并不重视水利建设,已有的工程维护不慎,逐年荒废。现在能用地两条运河,一条是镜湖通泌河地,一条就是连接崎水和珠河地。

崎水和珠河之间这段运河河道相对较浅,若行大船,必须岸上人力牵引,不如镜湖那条线路畅通。不过镜湖那条水路虽然畅通,沿岸却多平缓地势,容易暴露给宣国士兵的攻击面更多更难控制。

另有一条路线是绕行东方近海,由青港走珍河逆流向西直入兴城。不过东方近海遍布暗礁,风浪猛烈,逆风逆流而上相当吃力。偶尔有货船行走,都是从兴城顺流而下,由西北向东南。这条路线若非要用起来,是更适合宣国南侵的。所以华国境内增加了在东方近海地口岸设防。

华国皇帝最终选择从金治关北上,是看中了崎水与珠河流经之地两岸山势险峻,能够避免大规模骑兵阻断。只有中间那段运河处在开阔地带,河道又浅,需要上岸牵引大船,是最容易遭遇宣国军队攻击的。这也正是北上路线的难点所在。

然而妤卉的想法是稳扎稳打,现在大江的控制权都没有拿下,那段运河的问题只能是在脑子里想一想,或许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变故会更多。当然如果一切顺利,说不定出了崎水就不用走运河,直接从陆路运输兵力粮草。

妤卉将指挥部第一站设在平城。

平城是华国北方的中枢大城,从平城到金治关有水路通行,到临江关陆路平坦,相距都不远。主帅坐镇在平城,能同时照顾到两方面的进展。等到从金治关向北挺进之后,指挥部再跟随大部队逐渐北移,但是平城仍为重要的后盾。

妤卉到达平城后,将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城外,指挥所也不占用城内的衙门设施,一切都在城外大营解决,目的是为了尽量少干扰平城内外正常的民生和治安。然后一边等待那些逐年增派到边关各地的大军向金治关集结,一边进行第一阶段战略部署,准备控制金治关上下游一定范围的水域,同时打通向北的崎水诸关。

妤卉作为皇帝钦点的征北大元帅,到达平城后,本地及周边城镇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