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部分 (3 / 5)

老农的意识当中,京城可是相当远的地方,不多来往也不奇怪了,俗语不是说:远亲不如近邻吗!

洪天宝看着老农放在旁边的瓷缸,突然问道:“老人家!你这瓷缸哪来的?能否让我看看?”。

“嗯?哦!这玩意呀!你看吧!这是我在挖井的时候挖出来的,郁闷!本来是想挖口井取水的。但挖了两天,都十多米深了,一滴水都找不到,就发现这些玩意。”。老农将瓷缸递给洪天宝说道。

这说也奇怪,按理说,他们这地方地下水不缺,一般挖了上十米,下面的水就能发现。但这次不同,估计都是七八米了,愣是没有水,连泥土都有些干燥。挖出来最多的就是这些瓷制品,足足五六个,其中两个被无意中砸烂了。

老农见这个瓷缸够大,心想还有点用,这才拿回来的。

“什么?除了这个瓷缸,还有其他瓷制品?”。洪天宝吃惊道。

“对呀!不小心砸烂了两个瓷碗,那里还有三个瓷杯,没什么用,所以没带回来。…”老农见洪天宝反应如此之大,不解地说道。

洪天宝心里震惊异常,看来这次又是一次重大发现了。他视线转向手中的瓷缸,这个瓷缸有脸盆那么大,用处的确不小,难怪这个老农会带回来。

细一看瓷缸,洪天宝就发现这瓷缸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上面没有任何图案。轻轻一敲瓷缸,声如磐,其底部呈现瓷胚本来的粗黄色。

洪天宝再看这个瓷缸的年代,就发现这是后周的物件,年代悠久。根据这一系列的表现,洪天宝就猜测,这个瓷缸就是后周时期的柴窑。

柴窑这名词对大家可能极为陌生,这不奇怪,柴窑本就是一个传说。柴窑,据记载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河南郑州,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但是至今未发现实物及窑址,故不在当代公认的宋代五大名窑之列。

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据此推断,柴窑瓷应为天青釉瓷。

洪天宝是从以前古叔给的《景德镇陶录》中认识柴窑的,这本书是清代兰浦和郑廷挂所写,里面提到:“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还说柴窑瓷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作服饰、帽饰: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

古代人对于柴窑的评价十分之高,但因为一直没有发现柴窑的实物和窑址,柴窑只能在行内流传,外界根本不知道这么一个技艺高超的瓷窑。

洪天宝根据老农的话语,几乎可以肯定,柴窑的窑址就在老农挖井的地方。不然的话,不可能一下子挖出那么多柴窑制品的。

洪天宝心急,差点忘记人家还没吃饭,刚要让老农领路前去一看。这时候,林辉和唐心就从里面出来了。林辉刚才还在里面稍微加热了一下饭菜,尽管这些饭菜刚拿进去不久,还泛着热气,但招待客人还是得加热一下比较好。

“老任,你和小任快点过来吃点,不好意思呀!都是我们吃剩的,大家将就吧!”。林辉笑道,今天格外精神和高兴。不但能够遇到三个以前老领导的后代,还将折磨自己多年的老毛病给治愈了,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呀!

“哈哈!都老邻老居子,还说这样的集气话!”。老任大笑道。

“怎么样?井挖好拉?还顺利吧?”。林老笑着问道。

“唉!不好!挖了十多米,下面的土居然还是干的,我活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提到这事,老任就叹了口气说道。

“咦!怎么会这样?”。这下连林辉也惊奇了。他虽然不是这里土著,但住了这么多年,对这地方也是颇为了解。村里不是干旱之地,地下水更是丰富。以前他就参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