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頁 (1 / 2)

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飛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ldo;襲城戰&rdo;。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占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ldo;齋月&rdo;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占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是&ldo;兩伊戰爭的轉折點&rdo;,它&ldo;打開了結束兩伊戰爭的大門&rdo;,&ldo;為兩伊通向和平開闢了道路&rdo;。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兩伊戰爭給了世人一些有益的啟示。

1.巨額資金能夠買到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定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

兩伊是中東地區富有的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以來,兩國耗資數千億美元,從國外競相引進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兩伊的工業基礎薄弱,許多先進武器的零配件本國無力修配,彈藥主要靠國外供給;兩國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諸如蘇制&ldo;薩姆&rdo;和美制&ldo;輕劍&rdo;、&ldo;霍克&rdo;型地空飛彈,駕駛t‐72坦克和米格‐23戰鬥機等先進武器,是相當困難的。

因此,這種靠錢買&ldo;現代化&rdo;的做法,非但沒有改變他們對現代戰爭&ldo;外行&rdo;的狀況,反而導致&ldo;消化不良&rdo;。以致作戰中新式武器的作用都離不開外國顧問和專家,士兵不能熟練地按照標準規範維護和使用自己的武器裝備。這樣不僅不能使現代化的技術裝備得以正確運用和充分發揮其效能,而且容易喪失主動,受制於人。由此可見,引進先進的技術和武器裝備,必須與自己國內的工業基礎,軍官和士兵的知識結構與技術水平,以及本國的戰爭傳統相適應。否則,花很多錢去買自己消化不了、駕馭不了的東西,不僅造成嚴重的浪費,甚至可能成為自己的累贅。武器裝備先進的程度不能代表軍隊現代化的程度,先進的技術裝備本身並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起決定作用的是善於運用武器裝備,有很高軍事素質,有先進的戰略戰術思想的人。也就是說,只有具有與先進的技術和武器裝備相適應的戰略戰術思想,才能充分發揮武器效能,贏得作戰的勝利。

2.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固然應當重視速戰速決,但同時還應當有長期作戰的準備。

戰爭初期,伊拉克採取突然襲擊的閃電行動,旨在實現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其把戰爭賭注完全押在這一點上,在思想上和物資上缺乏長期作戰的準備,因此,一旦速戰速決企圖被對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漸由主動轉為被動。伊朗依仗自身國大人多的優長,採取了&ldo;持久戰&rdo;的戰略。在持久中消耗對方的實力,磨垮對方的意志,從而一舉將伊拉克軍隊逐出國境,取得了重大勝利。誠然,戰略上的速戰速決,往往從突然襲擊開始,確可收到先機之利,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取得戰爭的勝利。但是如果不根據自己的國力、軍力,不分作戰對象,把速戰速決的戰略看成取勝的唯一法寶,而不進行長期作戰的思想、物資準備,則可能會欲速而不達,由主動變被動,甚至在戰爭中失利。

3.現代局部戰爭中,仍應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應過分糾纏於一城一地的得失。

兩伊戰爭中,幾乎所有的戰役戰鬥都是以城市(鎮)為目標的攻防戰,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