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部分 (3 / 4)

叛后唐的理由之一便是李从珂系养子,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现如今他自己的继承人也是养子,想起来还真是有点反讽。

第二十五章 爷爷打孙子(一)

由于拥立石重贵,冯道和景延广因此获得了莫大的功劳,石重贵对他们十分感激,继续委以重任,特别是对景延广更是言听计从。这景延广是后晋第一大话王,作派极象当今某些政客或专家,打嘴炮、过嘴瘾的工夫一流,却常常说话不经大脑,只求语出惊人的效果以搏人气和名气,从不计后果得失。

石重贵上台后,受他教唆,决定改变石敬瑭在世时的国策,转而执行向辽国“称孙不称臣”的政策,也就是说,石重贵可以给耶律德光当孙子,后晋却不向辽国称臣。这里面大有讲究,当孙子者,只是家庭内部亲属关系的确认,反正石敬瑭当干儿子已经把脸丢光了,石重贵再当干孙子也没什么好丢人的。不称臣者就不同了,后晋皇帝虽然是辽国皇帝的干孙子,后晋却可以不是辽国的臣属国,在国家层面上是平起平坐的,就如同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各王国王室之间靠联姻的群带关系搞得大家都变成了亲戚,某国的国王是另一国君主的长辈或晚辈的情形数不胜数,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地位却是绝对平等的。石重贵不再称臣,也就是宣布辽国再不能随意干涉后晋内政了。

这项政策当然十分有骨气和硬气,估计石重贵在石敬瑭时代见多了辽帝国和辽使者的恶声恶气和飞扬跋扈,在心里替干爸爸憋屈了不少闷气,现在自己当家作主,自然不想再受辽国的鸟气。但他却未考虑到此时后晋国力孱弱,政局不稳,家底不厚,却公然向强大的辽国主动挑衅,实属不智。

耶律德光果然因此大怒,威胁要起兵攻打后晋,景延广极大气地回应道:要打便来打,孙子已备好十万横磨剑等着爷爷。耶律德光自然不会被大话王这番言论吓倒,于公元943年12月亲自领兵出征,正式发动了灭晋之战。基于对辽国武装力量的信心,耶律德光原本以为教训干孙子的战斗将以契丹铁骑摧枯拉朽的方式迅速了结,但出乎包括石重贵和耶律德光在内的所有人的预料,晋辽之战竟然十分纠结,一共打了3次,前后拖了2年。而武力强大的辽帝国居然在前两次战争中都没占到丝毫便宜,还白白损失了大量人马和物资,直到第三次,耶律德光倾全国之力,再加上运气的成分,才算把后晋搞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五章 爷爷打孙子(二)

第一次晋辽之战的后晋方的主帅正是景延广,他在军中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只不过他虽然敢对辽国说狠话,真正上战场面对辽国大军时,却又十分怯懦。为了避免失败,景延广的却敌之策就是完全防守,绝不出战,因此,他命令后晋各路军队严守阵地,无论出现什么紧急情况都不准主动出战,也不准相互援救。

辽、晋两军在黄河北岸对峙,耶律德光恼怒景延广龟缩不出,对晋军主营大骂道:景延广既然将我叫来,为何不出来速战?但景延广依然不动如山。晋军前锋将领高行周的军队被辽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高行周十万火急向景延广求救,景延广却拖延不救,高行周没办法,只得越级向石重贵求救,石重贵亲自率禁卫军将辽军击退,高行周脱险后,向石重贵哭诉不已,但石重贵也拿景延广没办法。

由于景延广死不出战,两军主力在黄河北岸一直对峙到944年2月,耶律德光等得不耐烦了,想派出奇兵东渡黄河,抄晋军的后路,不料被晋军守将猜到了这一招,在河口设下埋伏,辽军大败而归。耶律德光没料到会被后晋军击败,恼羞成怒之下,开始屠杀中原的百姓和俘虏,后晋军民目睹辽军暴行后悲愤交集,抵抗的决心更强了。

耶律德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令大军后撤,却在暗地里埋伏精兵,打算象当年伏击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