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只会固步自封,也并非朱子的本意。”稍微顿了顿,留给王守文思考的时间,谢慎继而说道:“朱子传注固然重要,但吾辈当领会朱子深意,做到写文时注疏融化于文词之间,与题义契如同出,实虚互相转化。所谓时文,长篇大意皆需要有理有义。”
谢慎长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册子道:“便说令尊这篇《卑宫室而》,既无一字一句不是法度。开篇‘薄于自奉,而厚于养民,圣君能然也。’只一句便点出圣君之道,可谓犀利。”
“以‘薄于自奉,而厚于养民,圣君能然也。’立论,取两扇布局,后又以《后汉书》‘茅茨土阶’、‘四隩既宅’为例佐证立论,实是浑然天成,文章经义如一物也。”
这个题目其实出自《论语。泰伯》,讲的是帝王节俭和穷奢极欲的差别,王华立意却是别出心裁,恰到好处。
王守文听后频频点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慎贤弟你要是早些给我讲讲,没准我早就茅塞顿开了。”
谢慎白了他一眼道:“你这是临时抱佛脚吧,若不是院试临近,你不还要去眠花宿柳吗?”
王守文今年已经十四,年长谢慎一岁,在大明朝这个年纪已经可以当爹了,作为富家公子的王守文便是要去青楼寻欢自然旁人也没什么可说的,无非感慨一句浪荡公子罢了。
“嘿嘿,若是这次院试上榜,慎贤弟你便是首功。”
说完王守文感慨道:“家父前几日送来家书,还嘱咐我悉心温书,莫要惫懒。他老人家已经升任右春坊右谕德,擢日讲官,和杨大人一起辅佐太子殿下。我要是连个秀才功名都拿不到就太丢人了。”
“杨大人,可是杨廷和杨大人?”
谢慎微微一顿,沉声发问道。
。。。。。。
。。。。。。
第七十一章 院试风波(一)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半生狂想的推荐票红包,感谢书友布拉1的打赏!爱你们~)
精通明史的谢慎一下便反应过来,杨廷和曾与王华一起奉旨参修《宪宗实录》,后来改任左春方左中允侍奉皇太子朱厚照。这么说来,杨廷和和王华应该是私交甚好了。
“正是杨廷和杨大人,慎贤弟你真是博闻强识啊。人家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我才算明白。”
这下王守文更是对谢慎佩服的五体投地,心中兀自感慨,若是他有谢慎的才识,说不准真能做到子承父业,混个进士当当。
“你有这时文选编,自然应该多看看。杜子美不是说过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王守文有些羞愧的挠了挠头道:“我不就是静不下心嘛。好了我这便温书。慎贤弟,你要不要一起看看?”
谢慎连忙摇头道:“读书讲究静默二字,你还是自己看吧。”
说完,他便背负双手走出屋去。
接下来的几日谢慎都把自己锁在屋里读书,除了见过一次谭晖派来送钱的伙计,他再没与什么生人会过面。
待到院试那天清晨,谢慎一早起来只觉得神清气爽,大有武学修为者破关的那种快感。
有时读书读就是一种状态,倒不见得要读出什么大道理来。
提着小萝莉早已准备好的竹篮,谢慎与王守文、谢丕一道出了陆府,朝府学而去。
院试是小三关考试中最正式的一场,也是考三场。
因为是提学官陈方垠亲自主持考试的缘故,谢慎明显感觉到各项布置较之前的府试都有所提升。虽然刘巡抚已经是主一省政务的大员,但与徐阁老比起来自然要差了数个等级。
陈提学是徐阁老的门生,自然代表的是徐阁老。只要姚知府讨好了陈提学,就等于搭上了徐阁老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