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的仪式则准备在腓特烈三世的葬礼之后举行。
腓特烈三世的葬礼按照当年约亨的祖父威廉一世的葬礼的流程举行,约亨为自己父亲的头衔上加上了大帝这个词。
没有人表示质疑,这位开明君主在位17年,他在位的时间里,德意志帝国吞并了奥地利,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在海外德国获取了多块殖民地,让新兴的德国能够加入老牌帝国的餐桌,德国的工业能力飞速提高,经济水平不断上涨,海外贸易不断加大。
这是德国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帝国兴旺强盛的时期,这位德意志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当得上大帝的称号。
不过约亨依然有些遗憾,自己的父亲最终没能带上德国皇帝的皇冠,虽然约亨曾经想过像追封谥号一样为自己的父亲的墓碑上刻上德国皇帝的称号,但是首相马沙尔却坚决反对,原因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一个称号的问题和国会的人吵成一团,约亨也只能作罢。
腓特烈三世的去世同时也让整个欧洲为之动容,各国国家都有报纸为这位德意志帝国第二任君主的离世表示悼念,就连大洋对岸的美国,也有报纸缅怀腓特烈三世。
不过对各个国家的政客们来说,更关心的是德意志帝国即将迎来一位新的皇帝,这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哪怕约亨在此之前已经在行使皇帝的权限了。
因此,欧洲各国的首脑都接着参加腓特烈三世的葬礼的机会前往柏林,并且准备参加约亨的加冕仪式,然后来试探一下这位新皇帝的政治态度。(未完待续。。)
第290章 沙滩上的摩天楼
比利时是近代欧洲版图中的一个复杂国家,这种复杂不仅体现在语言、人口构成和地理位置上,而且更体现在其特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上。≥頂≥点≥小≥说,
比利时原本是荷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由于不满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通知并且受到法国7月革命的影响,1830年8月比利时发生革命,1831年11月,俄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在伦敦达成协定,签署条约,宣布根据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修正,为保证欧洲的整体和平,各大国保证比利时独立和永久中立。
这一协定自然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荷兰一直到1839年才在条约上签了字。而比利时国王经过各国之间的争吵,最终相互妥协,决定由著名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利奥波德王子担任。
比利时这个国家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因为其和法国正好处于英吉利海峡的两端。为了防止可能对自己的入侵,英国人认为保证比利时不加入任何一个军事集团是极为重要的,英国必须确保比利时不被用于对英国的敌对活动。
而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正是要让主攻的右翼从比利时方向攻入法国!这将侵犯1839年欧洲各大国对比利时保证的永久中立,而其中反应最大的自然是英国。
当然了,条约这种东西在约亨看来就是一张废纸,只要能确保打赢战争,那么想撕就撕,不需要有什么心理压力。至于英国参战这点约亨也觉得其实没什么所谓,英国人想开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算德国不进攻比利时英国人也会找别的借口。
而且施利芬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没考虑到进攻比利时所会引起的连锁反应,所以他也做出了一定的准备。
首先是外交上争取说服荷兰王室同意德**队借道有着“马斯特里赫特盲肠”的荷兰通道迂回到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后面,这样就有可能逼迫法国人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抢先进入比利时,这样破坏比利时中立的就是法国而非德国了。
就算荷兰人不借道,又或者法国人不上当,施利芬也做了考虑。首先是海军的风险舰队理念施利芬也有所了解,只要海军的存在能让英国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