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部分 (2 / 4)

别要记下来的。

“七年后,第二次工业**将发端,电力将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发明,汽车出现,无线电报将发明,化学工业的地位将得到确认。”

“后起的国家,于特定条件之下,两次工业**有机会同时发生。”

他放下笔,就着烛光,又读了一遍。

“老天!”他心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真的需要时间。

还有钱。

(谢谢新舵主xuechao)

*RS

第十八章 国力

需要时间,当然只是一种感慨,毕竟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可以争取,但不能创造。

需要钱,则是真真切切的要求,办新政,办洋务,没有哪一项是离得开钱的,而眼下的中国,最缺的也是钱。

关卓凡不是经济专家,但是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来说,当然对历史上的经济问题,至少有粗浅的了解。如果让他给现下的中国搭建一个严谨的经济模型,他做不到,但单纯的“说三道四”,还是可以讲出一番道理的。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现在的“大清国”,GDP仍是排在世界第一,甚至要占到整个世界GDP的三成。对这样的说法,关卓凡不敢苟同,因为根本没有准确的数据可以支撑。同样的,若说中国是排在第二,第三,亦没有什么严谨的统计来证明。

不过既然能进行这样的比较,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单以“GDP——国民生产总值”而论,中国在世界上还可以排得上号,至少还有资格跟列强“一较短长”。

这很好,因为这至少有了一个起步的基础,山高才能出猛虎,塘子大了,才能多养鱼,四亿人每人拿出一两银子,就可以把洋鬼子砸死。

问题在于,偏偏拿不出这一两银子——GDP固然不小,但剩余财富或者说自由财富,仍是稀缺的东西,大量人口挣扎在温饱线甚至是生死线上。

对于这样的情形,关卓凡有一个简单的比喻,拿中国和英国,比作两个村子。

中国村有一百个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出一个面包,这样中国村的GDP是一百个面包。

英国村只有五十个人,但每人每天可以生产出两个面包,这样英国村的GDP跟中国村一样,也是一百个面包。

另一方面,每人每天都是需要吃掉一个面包,才能温饱。于是,中国村每天生产出来的面包,基本上都被自己吃掉了,英国村却有满满一库的面包积攒下来。

有一天,中国村要跟英国村打仗了,可是村里人勒紧裤带,每天也只能拿出十个面包,来支应战争——再多的话,负责生产面包的人就要饿死了。

而英国村,不仅有库存,还可以每天再拿出富余的五十个面包,来雇佣士兵,添加装备,而村里的人,却仍可以活得好好的。

于是,只有五十个人的英国村,不仅可以打败有一百个人的中国村,还可以到中国村里去,把他们本来就不多的面包,再抢走一些。

于是,英国村愈发强大,中国村愈发弱小。

至于中国村里的人是不是会因此饿死,那不是英国村关心的问题。

关卓凡叹一口气,抚着额头想,我要的面包,在哪里?

要找到面包,非得把全盘的财政情况弄清楚不可。位卑未敢忘忧国,关抚台打算放眼江苏,心怀天下,他已经传了藩司衙门的钱蕴秋,上海道杨坊,厘捐总局金雨林,再加上自己幕中那位做过户部主事的钱鼎铭,来巡抚衙门议一议朝廷的岁入和岁支。

这一次,因为不是正式的会议,因此也不必像原来那样隆重。关卓凡嘱咐几个人都带了衣包,以公服见礼完毕,便由各自的听差伺候着,在侧厅换了轻便的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