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贝斯特 神> 第158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部分 (2 / 4)

因燕昭王死,惠王立,疑乐毅,用骑劼,齐国将军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恢复各国。但齐国受损失太大,从此一蹶不振,秦、齐对峙的局面打破了。(未完待续)

464 孙膑和庞涓 1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楚被迫迁都,秦国势力发展到湖南一带,楚国也就削弱了。

战国中期外交策略折叠

合纵连横运动是战国中期产生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中期,诸侯都先后称了王,但这些称王的国家,除宋和中山两国外,都是万乘的大国,其国力与西周时的周王室相当。这些大国原本是西周王室的诸侯,有的甚至是诸侯国中的卿大夫(如三晋的韩、赵、魏)。它们发展成为‘万乘‘的大国,是在不断吞并周围小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小国的消失,大国间的斗争,已不是争夺对小国的领导权,而是关系到大国本身的存亡。较强大的国家力图削弱并逐步吞并较弱一些的国家,较弱一些的国家为自身的生存计,就互相联合起来抵抗强大的国家来侵。

抵抗一经失败,又纷纷转向强国以图自保,于是,‘合众弱以攻一强‘

的‘合纵‘策略及‘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策略就应时而提出1,合纵、连横政策的实施,就取代了大国的争霸斗争。

合纵、连横的名称出现较晚,但这一政策的实施始于魏国马陵战败之后。马陵之战魏军大败,实力已不敌齐国。魏惠王为避免遭齐、秦夹击的危险,于是接受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的策略3,于是有徐州相王之举2。

1《战国策。中山策》。

2《战国策。中山策》。

1《韩非子。五蠹》。

2徐中舒:《先秦史论稿》,第253…254页。

魏国与齐国的关系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缓和,但秦国在西边却连续向魏国发起进攻,西边的西河、上郡相继落入秦国之手。魏国感到只靠本国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国进攻的,于是有公孙衍发动的‘五国相王‘之举,企图联合三晋与燕、中山国。来抵御大国的进攻。就在‘五国相王‘的当年(公元前323年),楚国就向魏国发起进攻,楚将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去8个邑1。‘五国相王‘可称为公孙衍的一次‘合纵‘运动,但仍敌不过楚国。因此魏惠王对‘合纵‘政策动摇,接受了张仪‘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的政策,任命张仪为相。主张联合齐、楚以抗秦的惠施被摘相印,到了楚国,后又到宋国。惠施的去魏相,是张仪‘连横‘政策的胜利。

魏惠王相张仪,是想利用秦国的力量对抗齐、楚的压力。张仪却是‘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2。是要魏国投靠秦国。魏惠王当然不能就范,秦惠王于是生气,出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今山西闻喜)、平周(今山西介休西,或说今山西灵石境)。这样,张仪的‘连横‘政策又受到挫折。

公孙衍是张仪的政敌,张仪在魏国推销‘连横‘政策,公孙衍就出来加以阻拦,要赶走张仪。于是派人到韩国去把张仪合秦、魏是‘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重用张仪。是‘欲得韩地‘的目的告诉了韩国大臣公叔。公孙衍称,如果韩重用他公孙衍,秦、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并且可以达到‘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认为此计很好,‘因委之犀首以为功‘3,把国事委于公孙衍。

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政策,令东方各国生畏,纷纷支持公孙衍的‘合纵‘。齐国于是‘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燕、赵两国‘亦以事属犀首‘,接着楚国也‘以事因犀首‘。魏惠王见4国属公孙衍以事。‘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事,复相魏。‘1此即所谓犀首‘佩五国相印。合纵连横‘2的一次‘合纵‘运动。

公孙衍在魏惠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