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问题还在箭羽,箭羽受潮后会变得沉重,一方面不便及远,而且导致前后配重不等,更容易偏转方向,影响到射击精度。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或者起码解决一两项吧,才能够在短兵相接不敌蜀军的前提下,尝试以远射武器来扳回局面。
是宏辅前一世是历史迷,也是古代军事的爱好者,对于武器装备是有其独到认识的——“发明”马蹬、火药,就是他对这时代军事技术的划时代贡献了。但只可惜他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各时代的冷兵器,也缺乏理科知识,很多事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没办法直接指点诸葛亮,只能尝试着点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来罢了。
“吾闻潮湿处,非止交、广也,蜀、沅、湘、洪、闽亦然。尤闽东临海,气候或与交、广同,乃可访之。探询解法。”你去找找有没有闽州出身的弓匠或者将领。问问他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没有——难道闽州打仗就干脆不用弓箭了吗?不大可能吧。
此言貌似有理。其实很想当然,诸葛亮接连寻访了好几天,最终却还是空着两手回来了。朝廷新设的闽州,大致等同于后世的福建省,原本不过会稽郡南部而已,偌大地区只设半个郡,可见开发程度有多低,户口有多稀少了。东汉建安以前。福建地区仅有一县,名东治,或称侯官,孙策入会稽时,侯官县长商升助王朗以抗孙氏,孙策遂先后任命韩晏和贺齐为会稽南部都尉,率军往征。一直到建安六年,也就是孙策遇害的那一年,贺齐才终于讨平商升,遂分设汉兴、南平、建安三县。官家记录在册的还不足五千户、两万人口。
因为开发较晚,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读书人。更别说为吏做将者了。在此地用过兵的只有韩晏与贺齐二人,然而韩晏为商升所败,战死沙场,而贺齐则在建安十五年参与了徐忠、张刚之乱,为陆议所破,兵败自杀。至于所谓闽州出身的制弓匠人,类似生物貌似过去从来也不曾存在过……
好在孔明办事精细,又有是宏辅为其靠山,且深得天子宠信,可谓手眼通天,最终竟然被他寻着了几名曾随贺齐南征过的江东老卒。这些老卒也参与了张、徐之乱,战败后为陆议所擒,献俘安邑,被发配去煤矿做工。诸葛亮将其赦免,问以闽州之事,得到的结论是:
彼地虽然潮湿,弓箭的威力大打折扣,但除沿海地区外,多为山地、丘陵,道路险狭,于中作战,本来就短兵相接的时候多,弓箭远射的机会少。况且闽地土著虽然悍勇,武器装备却实在太差,正面交锋,江东兵占据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去考虑恢复弓箭在干燥地区的威力啊。
当地土著,本身是不用弓箭的,据说部分族群以投掷石块作中程攻击,部分族群会使用一种吹箭,投石最多二三十步,吹箭的距离更短,根本无法作为弓箭的替代品。
好在当诸葛亮前来向是宏辅禀报他的调研结果的时候,经过数日间的冥思苦想——其实不是在设想,而是在回忆——是宏辅又有了新的指引方向。他记得在《梦溪笔谈》中有所记载,降羌李定曾向宋廷献“神臂弓”(其实是偏架弩),此物“以桑木为身,檀为叮����抛忧雇罚���砻嫜婪ⅲ�樯��课�摇���
据说这“麻绳扎丝”的弦,相比以兽筋为弦,受空气干湿度影响较小,乃以此法授之诸葛亮,要他去试验、研发。诸葛亮大喜,同时也向是宏辅禀报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弟子忖之,今弓箭既不便用,射程近,唯以密射为补。今之连弩,一引而发,不过二三矢而已,古书有言五矢者,若能复之,可代弓箭也。亮欲试作之,先生以为若何?”
啊呦,是勋心说诸葛亮要造连弩!诸葛连弩,史有明文,名传千古,料想是一定能够发明得出来的。当即抚掌,衷心赞叹:“吾甚欲观孔明之连弩也。”
其实连弩这东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