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部分 (1 / 5)

世民的敏感。

隋末离乱,而突厥强盛,因此中原割据势力都曾依附过突厥,如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称尊号,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甚至是李渊当初起兵之初,也曾重金贿赂突厥与之联合。

外联突厥,成为时下割据势力的共同点,那李承训的暗影门为何来幽州落脚?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前事风云已过,如今,李承训来了,来到这龙蛇混杂,战事不断的燕赵之地,他会怎么做?是反叛?还是平叛?

~~~~~~~~~~~~~~~~~~~~~新卷开始,求支持,群:199155227

第二章 幽州城外七十里

贞观八年夏,幽州城外七十里。

由于东突厥在四年前灭亡,目下的边境烽火暂熄,虽然还有少许的流寇、马贼出没,但来往关内关外的商旅已然不少,这个风险还是值得冒的,毕竟富贵险中求,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有这样一支商队,规模有百人之巨,个个身材魁梧,体格健壮,一看便都是会家子。他们几乎人手一匹骏马,马上却是不负重物,所有的杂物都装载在数十辆大车上。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们是要出塞前往突厥部落贩卖的,而那大车之上装载的肯定是茶叶、布匹等中原丰产之物。

这在前几年战火正烈之时,可是绝对严禁出关的,而如今关口大开,只要你有胆量,有本事,尽可以向北走,只要过了散兵流匪时常出没抢劫的燕赵地,而真正到达了突厥人的腹地,他们是不会为难这些商人的。

突厥人若要获得中原的物资,不是通过抢掠,便是通过通商,如今战事已停,他们抢不得,便自然会欢迎商贾前来与他们易货,毕竟他们的牛羊皮革多得无处处置。

商队的领头人有两个,一人面堂枣红,眉清目秀,年纪在四旬上下,举止威严,但他并不时常说话,一应杂物都是由另一位花甲之年的老者打理。

这老者身材不高,身形瘦弱,高颧骨,高鼻梁,颌下留着三缕山羊胡须,还泛着卷曲,口音也略带生硬,看似不像中原之人。

这是来自洛阳的夏家商队,因为每部车的车辕上都插着一面杏黄色三角旗子,上书“洛阳夏”三个字。

那中年人叫夏浑,是南商夏家的大公子,是夏承和夏雪儿的长兄,长年走塞外与胡番做生意。

那老者姓胡,大概是胡人,与夏老爷为生死之交,在夏家已经几十年了,为人聪明精细,精通胡语,突厥语,更为可贵的是一身的武功。

但是,他们一直以来始终在洛阳西南的吐蕃、天竺那边做生意,却是没来过北方,不是他们不想来,而是燕赵地的水陆货物向由北商耶律家把持,他们始终没有机会能够进入这片领地。

如今战事稍停,正是突厥极度需求中原物资的时候,夏老爷终于下定决心,派他的大儿子和老胡过来,亲自趟趟路,当然,他并不是盲目上路,而是已经打通了幽州都督府的关节,请他们妥为照顾。

李承训是在汾州遇到这个商队的,他见商队运行的方向和路径,很可能是去关外的,着意一打听,还真是通往往云、幽二洲的,心中一喜,便决定混入其中,也方便行走。

他能如此大胆的出来行走,这也得益于李世民并未发下对他们的海捕通缉文书,想是自己留书和长乐公主的劝说发挥了作用。

当时,他和汝南公主一身兽皮,满脸的风尘,说自己是山中猎户,乞求商队带着他们一路,省得路上遇到歹人。

商队怎肯收纳不明底细的人?但李承训表面上装作粗傻憨直,说他和汝南公主是夫妻俩,要回幽州探亲,并还露了一手天生巨力。

他并不想透露自己与夏承的关系,他怕夏大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