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权柄 三戒大师> 第515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5部分 (3 / 4)

么可爱地官僚,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各种势力。

两边都不宜太过得罪,这便是一个矛盾。秦雷的解决方法是大家谁也别革谁的命。都得点好处、都退一步,你好我好大家好吧…很没有技术含量,却相当的管用。

这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他要变革,要让老百姓能活下去,就必须让大户们停止对百姓地盘剥压榨。但要是单纯让大户们吃亏,他们就会不乐意,就算不跟秦雷对着干,也绝不会与他合作的。

如果把这些人都逼急了。一样会出大乱子。所以秦雷地后四条,就尽量向士大夫们倾斜…

比如说第五条重科举。《新政》上明确指出,科举将是国家取士地唯一正途。本着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进行官员选拔,除此之外所有地方式全部予以废除。

这条发令是秦国选官制度的进步,是对被搞得乌烟瘴气的科举的拨乱反正。是对察举制、征辟制和荫庇制,最直接有力地替代和否定,给庶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地平台、机会和条件。

新法中重申科举制度应分为文举和武举两部分。强调武举是专门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文武两科,殊途并进,不分轩轾、无论尊卑。

但话虽如此。可国家终是需要文臣来治理的,且武将更重视的是战功,谁能打仗谁才是英雄,而不是你出身哪年武举,你是第几名;我出身哪年武举,我是第几名。

所以武举的地位不如文举,这是不容置疑的,也不是一道圣旨可以改变的。

而从历年的统计资料看,参加武举的人中。普通家庭出身地占大多数,参加文举的人中,却是庶族地主家庭出身的要多些。这很容易理解,毕竟在世人眼中,当兵扛枪是粗人干得活,虽然立功容易,可也太过危险。除了那些好奇叛逆的公子哥之外,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仗着手脚粗壮。又练了些刀枪棍棒。便想着通过这个途径参军,搏个军功出来…至少不用从头做起了不是吗?

而文举则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首先在这个年代,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束贵¢本贵、笔墨贵、白纸更贵。保守估计,一个学子从入蒙的《三字经》,千字文开始,直到把四书五经读下来,共需要十年时间,这十年里一个壮劳力完全搭进去不说,仅各项花费便达到二百两银子,这是普通人家也不敢想象的,更别提连饭都吃不上的贫苦人家。

所以那些连饭都吃不上,还能考中状元郎地事迹多半属于励志故事,做不得真的。就算偶尔有之,也是破落料到的官宦子弟,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一百个人里能有一个识字的就不错了。所以百姓对读书人有着天然的敬畏…别说你考上进士,就是个秀才都要让人肃然起敬的。

所以当士族地主的子弟垮掉后,庶族地主在大秦各色人等中,绝对属于有文化的那一类。因此毋庸置疑,在秦雷主导地公平科举中,他们考中地几率要远远高于士族和平民。

这就是秦雷对士大夫的倾斜…而不是士族。在他地构想中,庶族地主将成为新兴的士大夫,挤占掉原先士族的位置。

至于那些被撵出权力***的士族,秦雷有第六条兴工商和第七条畅交通伺候。兴工商便是鼓励工商,这可能是全部变法中最叛逆的一个,因此历朝历代都把商人看成是乱国之人,认为他们囤积居奇,扰乱当地经济秩序,且唯利是图,与道义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但秦雷要说他们是放屁,没有商人的买卖转运,那荆州府的稻米就到不了洛阳城。巴蜀地中的井盐也到不了中都城。那全国各地的农民兄弟就只能自己生产了自己用,华夏经济也要倒退千年。

至于如何对付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这样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