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全晋的柳城之功,而被晋武帝封为燕王。柳城之战,我大燕横挑强秦,与晋并肩作战。为保柳城,我大燕骑兵伤亡了数万人,燕、晋两国也有无数名将在此役中折戟沉沙,舍身报国。这其中就包括大司马的父亲桓显将军,也是在柳城为晋血战而亡呀。后来,我祖父慕容健曾经对我说过,桓显将军真英雄也。”
说完,慕容峻以袖遮面,似是要流下泪来。
此时,大司马桓闻听到自己的父亲的事迹,也是心神激荡,两眼眼圈泛红。桓闻15岁丧父,父亲桓显一直是桓闻心中的骄傲。今日听说被世人誉为战神的慕容峻祖父慕容健,曾经这样夸奖过自己的父亲,桓闻不由心中更觉得荣耀,对慕容峻也觉得更亲近了几分。
想到此处,桓闻对慕容峻说道:“多谢世子还记得我的父亲。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大仇我们必报。”
听桓闻话里的意思,竟是与自己同仇敌忾之意了,慕容峻不由心中暗自高兴。
慕容峻接着连忙说道:“就依大司马所言,峻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大司马若有差遣,峻愿效犬马之劳。”
桓闻听慕容峻表达得如此低姿态,心中更是高兴,谦逊地说道:“世子言重了,世子英雄年少,桓闻要倚仗世子之处多矣。”
说完两人继续把酒言欢,言行举止间更熟稔了几分。
王敏之见了,心中暗道:这慕容峻可是真能攀扯,他祖父慕容健几十年前的往事都提出来了,又讨得了桓闻的欢心。这慕容峻虽然年少,但申辩起来声情并茂,做人又是能屈能伸,此子是胸中有大丘壑之人,有将来成为一代霸主的潜质呀。
王敏之又想,看来目前的情形,桓闻还是坚持要北伐,最后终不免秦、晋鹬蚌相争,燕这个渔翁还是要得利了。
但王敏之还是心有不甘,就用眼神示意对面的右卫将军刘遁开口。
刘遁见了,就抬头对桓闻说道:“大司马,若我们现在攻秦,恐怕府库空虚,粮草不济呀?”
第二十四章斡旋
右卫将军刘遁,是刘太后的堂弟,当朝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国舅。
桓闻见刘遁发问,笑着答道:“遁,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妙计解决粮草的问题。”
刘遁却还不放心,继续追问道:“不知大司马有何妙计?现在我晋的田赋和徭役对百姓来讲已然不轻,若因北上伐秦,再加重征收田赋,恐怕百姓难以承受,到时恐怕整个江南都要因此陷于危困当中。我认为北伐的时机目前尚不成熟,还请大司马三思而后行。”
慕容峻听了刘遁的话,心中暗道:现在已不是“王与司马共天下”的年代了,怎么王敏之和刘遁还不明白。他们两人一个代表王氏家族,一个代表晋皇室司马家族,共同联合反对桓闻伐秦的决定,恐怕桓闻已经因为他们的共同抗衡恼怒了。
果然,慕容峻举目望去,桓闻已是面露不悦,看来心中很不高兴。
桓闻没有马上回答,只是用眼神扫过王敏之和刘遁两人,接着又用目光巡视了殿内宴席上的众臣。
在桓闻的沉默中,众人都感觉到了一种威压。
这时桓闻才开口说道:“还有人和刘遁将军的观点是一致的吗,现在可以一起讲出来。”
殿内一时间雅雀无声,众臣皆垂首静默,无人发言。
王敏之、刘遁见了,登时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心中暗道:桓闻竟然狂妄至此,而殿内众臣竟摄于他的淫威,都不敢直言。晋之江山危矣,此子谋篡之心已昭然若揭了。
桓闻见众臣都俯首服从,心情好了起来,朗声说道:“闻,受天子重托,摄政以复兴我晋朝,殚精竭虑,不敢稍有松懈。现暴秦肆虐,荼毒北地百姓。闻誓举正义之师,铲平暴秦,光复我北地领土,统一我晋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