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其他小说>新加坡的日出时间> 第十四章 月8日(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月8日(六) (1 / 10)

第40章 12月8日(六)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十四章12月8日(六)

城里遭到礼遇不公的时候,他们总是愤愤地说,“往上说八辈,谁不是农民。没有农民种出粮食供养着你们,你们哪里吃得饱穿得暖。吃好的穿好的倒硬实起来瞧不上种地的农民。”如果躺在地下的八辈祖宗灵有知音,一定觉得脸上无光,会责怪的,说这些有啥用,没能耐的人才发这样自我宽慰的牢骚,谁人去理会?都过了八辈子还没活出一点出息,没出息就没出息吧,还跟人家说这样没气量的话,这样说就能改变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了。

士农工商,想一想古人把农的地位抬得多高,士,毋庸置疑任何时候都是掌权者说的算。农,虽说在士的后面,除了士又算是第一。这个古老的职业之所以得到尊重,也许要有赖以生存的粮食人才能活得下去。没有比活下去再重要的。连活着都成了难事,那里还谈得上牟利不牟利。跟带有血腥气味的围猎来比较,农耕万物不伤,显见文明多了。农耕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土地产量越来越高,一个人种地够几个人吃的,剩余下的人倒出手来可以干别的。牛耕马拉机械的出现,一个人能种越来越多的耕地。漫长农耕的历史耕牛跟农民扮演着相当的角色,新型农业兴起不过近几十年的事,耕牛淡出了耕种的苦力,种地人也不再那么劳累了,对种地的热情也不再那么深挚了。土地产出的粮食并没有因为庄稼人减少劳力而损失产量,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因为减少人工而增加收益。种子,化肥,农药,机械,刨出所有费用开支,算来算去不如出去打工划算。种地人越少,剩余人就越多,擎等着分享地里得来的那点收获。岂不越过越穷,世人也就不再拿种地当回事了。

年轻人对城里向往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只是亏于没有太高文化,再多机遇再好职业也无缘于他们,在城里甘愿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苦活累活也是应该的。城里再不是原来的城里了,城里人生活一下变好了。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力和辛苦,城里的垃圾、街道不知脏乱差到何等样子?任凭花再多的钱,城里人也不愿意起早贪黑在人们安睡的时候干这些事。世上竟有这样让人难以想通的道理,城里环境干净舒适了,到嫌弃清垃圾扫大街的人活得邋遢,地位低下。近于情理的想法使他们感到惶惑,在城里即使得不到人们的感激,最起码也不应该受到歧视。不能否认他们生活得很是贫苦,但绝不能说他们做人的人格比别人低下,他们付出比别人几倍的辛苦和汗水,生活依然清贫,绝不是他们的过错。

城市的高楼大厦,清馨的家园,美意的生活,每一个砖缝,每一块路石,每一棵树木,何尝不在挤压着他们的汗水。城市的庄严,肃穆似乎跟他们的邋遢,散漫越来越显得不协调。就像一场筹备许久,名家盛出管弦齐奏的大型音乐会,一张门票的价格对他们来说简直惊掉下巴,反过来说,即使白给他们一张门票,对牛弹琴不如饱饱吃上一顿猪肉炖粉条子来得实惠。

跟那些在建筑工地,城里清扫垃圾干粗活累活纯体力劳动的人比起来,来北星公司做工农民工待遇算好的了。在抱怨命运不公的同时,也庆幸自己选择了不错的行业。干过几年多少都有些技术,也算凭本事吃饭。

***

“我们已经下飞机,在机场等待了。”事后傅铭宇还能想起那天去机场接人时电话里听到第一个声音的话,一定认准说话的人就是赵西海。尽管他当时心里很是生气,过后还是很快忘记了,他是一个不计较生活琐碎的人。

使他感到反感的原因不是他说出的话,而是说话的口气。相同的话用不同的口气说出来,表达的事情有时大相径庭,听在人的心理心情是不一样的。傅铭宇接通电话习惯性的说了声,你好。那边连个客气的回应都没有,接着便粗声大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