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8部分 (1 / 4)

口,十四万就是十四万,绝无一人乃滥竽充数之辈。

初一接到林纯鸿的行文,杨嗣昌的第一反应如朱由检一般,认为林纯鸿纠集重兵,很可能就是为了与大明争夺江山。冷静下来后,杨嗣昌想来想去,觉得林纯鸿这时节若要强占京师,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更谈不上人和。要是林纯鸿真的傻到与大明朝廷开战,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甚至还有可能连内部都压制不住,最终落个凄凉的下场。

鞑虏当前,虽然杨嗣昌认为林纯鸿不会与大明朝廷为敌,但此事涉及社稷安危,杨嗣昌提都不敢提林纯鸿仅仅只是为了打击鞑子。

杨嗣昌如此,朱由检更是想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中,不敢拿社稷安危做一丝的冒险。

朱由检也不与朝臣们商议,冥思苦想两日后,命内阁票拟,传令荆州军停留在聊城、广平府待命,不得跨越聊城广平府一线半步;并令沿途官兵密切监视荆州军,一旦荆州军有所异动,立即八百里加急上报。

朱由检已经做了十年的皇帝,无比清楚地知道,这事连杨嗣昌这样的勇于任事的朝臣都不敢说话,其他朝臣更加没办法指望,只能靠自己决策。

杨嗣昌接到朱由检的口谕后,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朱由检能这么处理,算得上最好的办法,既免除了林纯鸿勤王所带来的后顾之忧,又无形中多了一股鞑子绝不敢轻视的威慑力量。

不过,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杨嗣昌觉得惆怅不已,要是这十四万荆州军乃朝廷一手掌控,足以将鞑子逐回辽东,再也不敢轻易毁边墙入关劫掠。

朱由检的诏书发出不久,卢象升率领五千余天雄军终于抵达京师城郊。朱由检这几日先是被东江军镇覆灭所打击,而后,又被林纯鸿的十四万勤王兵力吓得够呛,接到卢象升抵达京师的消息后,心情总算好了点,便欲召卢象升进宫。

杨嗣昌和高起潜早已知晓卢象升绝不会妥协,必然撺掇朱由检与鞑子决一死战,自然不希望卢象升见到朱由检。于是,高起潜苦劝朱由检不止:

“皇上,敌酋多尔衮率领两万多精锐骑兵,正沿着密云、顺义一线南下,旦夕可至京师城下,正需要卢总督全神以待。这个时候召卢总督进宫,要是误了军情大事,如何是好?”

此等劝说之语,自然无法说服朱由检。朱由检当了十年的皇帝,要是不知道杨嗣昌和高起潜之间的那点小九九,这十年皇帝算是白当了。

事实上,朱由检一直处于犹豫之中,他从心里认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的观点是对的,但从脸面上,他又无法接受眼睁睁地看着鞑子肆掠。所以,这些日子他一直度日如年。现在卢象升来到了京师,他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卢象升身上,希望卢象升提出良策,既能保全京师,又能狠狠地打击鞑子,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杨嗣昌和高起潜无法,只好眼睁睁地瞅着卢象升被召入宫中。

当三呼万岁后,朱由检问卢象升有何方略,卢象升傲然道:“臣愚心任事,唯知狠狠杀伤鞑子,方能将鞑子彻底逐出京师周遭,彻底断绝鞑子再次毁关入关之祸!臣请皇上召集宣府、大同、山西三总兵入卫京师,另招关、宁诸路入关,必能挫鞑子之兵锋,将鞑子逐出关外!”

一席话,说得朱由检热血沸腾,只觉得卢象升之言甚为入耳,一点都不像杨嗣昌或者高起潜说得那么憋屈、郁闷。

章节目录 第四百九十六章 以强凌弱

见到朱由检脸上露出一丝潮红,杨嗣昌与高起潜暗地里叫苦不迭。杨嗣昌自觉背负着社稷之安危,全然不顾激怒朱由检,跪伏在地,以头磕地,劝谏道:“皇上,不能逞一时之快,置社稷之安危而不顾……”

哪想到,朱由检心里全被报仇雪恨、血债血偿所充斥,哪能听得进去杨嗣昌半句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