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家国情怀不是厚重千钧、置若泰山!
诗人的襟怀、气派、容量让人深孚众望、跷指点赞。诗人怀着民族之大义,理想之追求,国家之担当,视金钱如粪土,视名利如浮云,品味诗人之灵魂,无时无刻不让人感慨万千。
五千年文脉涌动,从诗经的欢吟至屈原的独吟;从曹孟德的毫气冲云霄至杜甫的家国情怀;从孔孟之道至朱熹的理学;从“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大秦帝国至今天的中华。每一次社会进步,诗人每一次的瞬间蜕变,更让灵魂升华。
有人说,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是啊,谁不想叶落归根?
“云闲忘出岫,叶落喜归根”,
“故乡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行吟世间诗。宁化春风雨。
唐诗宋词元曲,文脉似诗人般的灵魂,无时无刻地引领着形象、呈现着形象,为人类的灵魂而光耀世界、宇宙而炫彩,让灵魂一次又一次洗礼、在文脉的传承中吟唱。
130
在读书品味历史之中,不仅品味曹操的笔墨文采,更喜欢手不释卷的赵匡胤。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在三千余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宋朝的开国皇帝叱咤风云的赵匡胤,在逐鹿中原之后建立宋朝,历史称之谓北宋。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褝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其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 赵弘殷的妻子杜氏传说原是后汉皇帝刘知远姑姑之女,刘知远太原称帝之后,定都开封,拜赵弘殷为节度使守洛阳,并以威摄后蜀,守护京师。少年时期的赵匡胤便嗜书如命,手不离卷的地步,闻好书而不惜重金。
刘知远在位时,赵弘殷命匡胤投郭威,后郭威杀隐帝灭后汉建后周,传位至养子柴荣时,柴荣乃五代时第一明君,致力统一全国,然事与愿违,柴荣病逝,这就让城俯深沉的赵匡胤抓住了时机。
赵匡胤耳闻目染,自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广交天下豪杰。陈桥兵变之后,逼迫登基半年时间的周恭帝禅位。消息传至杜氏,杜氏良久轻声只讲了一句话:“吾儿自小有鸿图大志也!由此可见杜氏的眼界之高远,育教后人与常人无以伦比。
赵匡胤共册封了三位皇后,但真正葬于太庙皇陵的只是原配孝惠皇后贺金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