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厂,我们能叫人家背锅走吗?假如有一个朋友到你们家,到了吃饭时间,你能说叫人家好好走,欢迎下次再来吗?我们是企业,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人就要热情好客,不能怠慢客人,所以我与刘厂长便留了两个大和尚吃顿中饭,而且也没有喝酒,你们看,我说得是否有理,大家能理解原谅吗?”
大家突然静了下来。何大福继续说:“请各位到金东化工厂调查了解一下,我何大福过去从不喝酒抽烟,但是现在到了金箔厂就不一样了。金箔厂是集体企业,是属‘鸡’的,一切要靠自己找食吃。从今以后,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属猪’的那一套,为了金陵,不喝不行;为了金箔,不得不喝!从今往后,只要是金箔厂的客人,我们都要热情招待,坚决做到来人就吃饭,吃过饭再谈判!我们一定要做到一边吃一边干,不能光干不吃,也不能光吃不干!”何大福越说越慷慨,振振有辞。这时候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个连一分钱招待权都没有的人。
不过,这场现场“申辩会”,却让大多数干部职工站到了何大福这一边。往后的日子,何大福在金箔厂吃翻了天,哪怕是吃出满身病,也不再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降龙伏虎记(1)
金陵金箔闻名天下,其发源地主要在连接钟山的黄龙山附近,名叫龙泉镇的地方。自从传说中的葛仙翁在这里传授金箔工艺后,这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将打金箔、搓金线视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可是,1983年夏季的一场大水,将金陵金箔厂整个淹没,为防止再度受害,当地政府决定将金陵金箔厂整体搬迁到现在这个新址。原来在企业的近200名职工几乎都跟着迁移过来,只留下一个车间的工人在老厂留守。
新厂址离原来的老厂址有60多里路。虽然路途并不算遥远,但当时的交通却十分不便。员工们星期天要回老家去,从西山镇乘车到市里公交站,再换乘长途汽车才能到龙泉,前后折腾得三个多小时,来回一趟要大半天。员工们为此怨声载道,许多人表示宁愿不上班了,也要回家、靠家、就家,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
何大福知道龙泉搬迁过来的职工人心不稳,心中也焦急不安。这批职工是金箔生产的主力军,职工人心不稳,怎么能搞好生产?于是,他与几名厂领导商定,每个星期六从当地客运公司租一辆大客车,直接从厂里将老厂职工送到龙泉家门口,时间只要一个多小时,每个车间轮流放假休息。这个决定得到了老厂职工的热烈拥护。
1984年2月1日,是老厂职工第一趟租车回家的日子。下午2时整,客运公司一辆可乘60人的大客车停到了厂里,本来定好时间是下班以后,5点钟准时出发。可是,决定回家的工人群众由于是第一次租车直接送回家,个个###异常,早晨起早上班,中午加班加点,下午2点多钟,都完成了定额任务,全部挤在车上,热切地催司机开车回家。
“何书记,人都到齐了,发车吧?”刘恒来到办公室对何大福说。这时候,何大福正与金陵市计经委的一名处长谈得来劲。何大福借为天安门急需加工金箔之事,想跟市里借五万元钱,解决燃眉之急。见刘厂长问话,连忙反问:“不是说好五点发车吗?”
“人都到齐了,大家说早点走,早回家好!”刘恒求情说。
“那不行。定下来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否则有些人相信厂里的话,到五点才来上车,结果车走了,那怎么办呢?!”何大福在化工厂那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单位待惯了,知道制度的严肃性。
“你说得也是!”刘恒厂长退出办公室,向工人群众作解释去了。
何大福这边继续商谈着借钱之事。那边,汽车里闹翻了天,许多人等得不耐烦了,又下了车,站在马路上发牢骚。这时候,只见坐在头排座位上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