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国进攻韩国的宜阳,东周君对大臣赵累说:“您认为结果会怎么样?”赵累回答:“宜阳一定会被秦兵攻陷。”东周王说:“宜阳城方圆八里,执甲之士大约有十万,而食粮也能支用几年,韩相公仲的军队有二十万人,又有楚将景翠率领楚军凭借山势发兵救援,所以我认为秦兵一定不会有什么收获的。”赵累回答:“秦将甘茂在秦国是寄客身份,如果攻打宜阳有功,他将像周公旦那样掌权;如果无功,将不能留在秦国。秦王不听群臣和亲族的意见,执意攻打宜阳,如果宜阳不能攻陷,秦王一定因此蒙受耻辱。所以,我认为秦兵一定能攻陷宜阳。”东周王说:“你替我谋划一下,看看应该怎么办呢?”赵累回答:“君王可以对景翠说:‘您的爵位是楚国最高爵位的执圭,您的官位是楚国最高职位的柱国,打了胜仗,没什么可以增加的;打了败仗,一定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贤卿不如与秦国作对,去援救宜阳。只要贤卿进军宜阳,秦兵怕贤卿乘虚而入,一定会用财宝贿赂贤卿。同时韩相公仲为感激贤卿乘秦国之虚为自己解围,也一定会用财宝酬谢贤卿的。’”
,!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秦兵攻陷宜阳后,景翠果然发兵。秦兵大为恐惧,赶紧把煮枣城献给景翠,韩国果然也拿出珍贵的宝物酬谢景翠。景翠不仅得到了秦国的煮枣城,还得到了韩国的财宝,因而感激东周国对他的恩德。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东周和西周发生冲突,西周企图跟楚、韩两国联合。大臣齐明对东周君说:“我担心西周会给楚、韩两国送财宝,让他们为西周向东周求土地。您不如派人对楚王、韩王说明:‘西周想送给你们财宝,是抱有投机的态度的。如果现在东周的军队不猛攻西周的话,那西周的财宝就不会送到楚王、韩王手里。’楚王、韩王为了获得西周的财宝,必然很急切地催促我们攻打西周。如果西周拿出财宝赠送楚王、韩王,就等于是我东周用财宝向他们施恩,这样西周必然就会被削弱了。”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东周国准备种稻子,可是西周国不肯放水,东周王为此而忧虑。这时,苏秦对东周王说:“请派臣出使西周国,让西周国为东周国放水种稻,君王愿不愿意呢?”于是苏秦前往西周国,对西周国君说:“君王的计划错了!现在您不放水,等于是让东周国富足起来。因为西周国不放水,东周国的人就不能种稻子而都改种麦子,此外没有别的可种。如果君王真想破坏他们,实在不如马上放水,把东周国所种的麦子都毁掉。放水,东周国必然再改种稻子;种稻子以后,再断掉他们的水。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东周国的人势必完全仰赖西周国,那一切就只有听从君王的命令了。”西周国君说:“的确是好策略。”于是下令放水。而苏秦也从两国获得了酬金。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