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6部分 (1 / 4)

枪木棍,身披竹甲或木甲,在步兵队长们的带领下,一步步冲出本军阵线,向着对面的汉军阵地冲去。

日本铁矿资源委实太少,盔甲等铁器的锻造水准亦很落后。他们的倭刀锋利,到是因在唐朝时学习了唐刀的锻造方法,再加上国内虽然一直战乱,却没有中原王朝动辄因整个王朝覆灭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崩乱毁坏。是以这么些年下来,在原本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致有倭刀之利。至于其他,虽然日本人制做的游戏中把自已的盔甲吹的神乎其神,实则不但是足轻们没有盔甲可穿,就是等闲的武士们也休想穿着一身铁制盔甲。

德川家由普通的弱势大名攀附信长,一步步壮大至今日,除了关原会战时集结了本家旗本和丰臣旧部,加起来约十万大军与西军合战,待到今天的长崎之战,乃又再一次以十几万大军迎战敌人。倭人在元和偃武之前,武士与中低等的自耕农区分不大,武士与农夫一样,需在村落里居住耕作。待战国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军役亦是越来越沉重。一町以上者的有足众需出军役二人,每多一町,增加一人;无足众依次减轻。这些人名为武士,实为中上等的自耕农,闲时耕作,战时出征。在这种体制下,土豪和中下层的农民随着战争的拉长和规模扩大,负担日益沉重,大规模的战争又造成田地荒芜,民众疲敝,士卒厌战。到了战国末期,更有全民动员的总动员体制:武田氏天正五年闰七月五日曾经发布命令:“领内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应在二十日内出阵”

织田氏在仅支配尾张一国时,尚是兵农一体,后来待有了六百万石的石高之后,兵役范围扩大,无需全境动员就能保持兵力优势,于是兵农分离,命武士备御于城下町的政策开始发轫。自此之后,织田氏方有了常备武力,待经过丰臣氏与天正十三年发布的“刀狩令”,乃确定了武士与农夫的分离。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德川家的武士亦是日益职业化,而不是当年一有合战,便在城头吹号角,村中帖告示,那些有足具或无足具的农夫们手持竹枪木棍前来参战的情形不复出现。德川家全盛之极,亦不过号称六万旗本罢了。

德川秀忠为了与汉军决战,完全违背了元和偃武之后的兵农分离政策,大量的农夫役农被征召入伍,虽然尚不是发布全民动员,在程度和规模上却也是所差无已。几年下来,其幕府直辖统治下的各地已出现了农夫负担过重,间歇有小规模的村民暴动事件。再有他强令属下所有藩主大名于汉军入境后实行全民征召,领内十五至六十的男子全数征召。其扰民乱政如此,全日本上下对德川秀忠的不满已是与日俱增。连带之下,便是幕府本身,亦是威信大失。

此时拥有着强大武力,并自觉胜利在望的德川秀忠却并不理会日本民间私底下的暗流涌动。在他看来,只要今日大胜,却除了汉军对日本的侵袭掠夺,重新回复到闭关锁国的状态之后,再行改弦更张就是。

眼见持盾足轻们出阵,德川秀忠点头发令,山头上的持旗武士立刻挥旗发令,侍奉德川家多年的旗本武士和御家人紧随足轻之后出阵,五六里长的战线上尽是背持盾拿枪,背插小旗的足轻,又或是手持锋利倭刀,头顶留着一撮毛发的职业武士,因忌惮对面汉军的火力强大,出阵之后,也不需要上级督促,这些足轻并武士们拼死向前,日军的火枪手并弓箭手紧随其后。那些军团长与将军们骑马在阵中指挥,呈半月型的阵型向着汉军冲击包抄。

“契力,该咱们上场的时候了!”

张瑞与契力何必知道此时正是机会,倭人大军压上,留在本阵的虽然多是德川家的精锐旗本武士,比之飞骑与射术精绝的万骑,力量却是远远不足。此时一部,他们必然前后顾此失彼。一战而败敌,此正其时。

两人一声令下,大队骑兵开始起动,开始向着德川本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