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部分 (1 / 4)

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讲究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正确处理好八路军与国民党友军的关系。同时,针对国民党第97军军长朱怀冰等部向太行地区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在忍无可忍之下,于1940年3月,与刘伯承一起指挥部队,在晋察冀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奋起反击,经过四天战斗,全歼朱怀冰和其他游杂武装一万余人。不过,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多次同制造摩擦的国民党军将领谈判。 面对敌强我弱的抗日战争形势,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抗日武装力量,使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及民兵都发展很快。为了打击敌伪的嚣张气焰,反击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4月至8月,同刘伯承领导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日军控制的交通线上广泛开展破袭战。8月,指挥部队参加由八路军总部发动和指挥的百团大战,组织实施了正太、榆辽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41年,为改变日军在华北推行“总力战”和“治安强化运动”所造成的抗日根据地被严重吞食的情况,坚决反对保守退缩、关起门来建设的倾向,强调以武装斗争为核心,面向敌占区,面向交通线,敌进我进,全面对敌。还领导所部实行主力地方化,强化游击集团,大量组织武装工作队渗入敌占区,瓦解敌军,争取群众,建立隐蔽游击区,挫败日军对根据地的蚕食和多次残酷“扫荡”。 邓小平作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第129师政治委员,十分注重党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把政治工作看成是完成军事任务的保证。1941年以后,华北敌后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这时,日本侵略军将侵华重点转到后方,在华北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实施三光政策,囚笼政策,到处设立据点。由于日寇连续不断地“扫荡”,加上连年灾荒,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困难。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他十分注意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抓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部队经常不断地进行吃苦耐劳、抗战前途的教育,使部队士气高涨,思想稳定。

第二部分邓小平(3)

1945年8月,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带着“七大”精神奔赴抗日前线

1942年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成立,邓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不久,彭德怀、刘伯承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他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与太行分局合并,他继续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任。当时,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残酷的时期,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坚持打持久战的思想,与此同时,根据八路军华北前线的具体情况,本着面向敌占区、面向交通线、敌进我进的方针,积极主动地开展游击战争,指挥部队粉碎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并领导全区进行建党建军建政活动,进行整风、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戎马倥偬中,邓小平十分注意理论学习,写了大量的文章。凡是向部队做报告,他都亲自动手起草发言稿。与其他中央局一样,在延安整风的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也进行了整风运动。邓小平十分重视整风教育,认为这是对全党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整风,可以提高党的战斗力。在北方局党校的整风动员会上,他对毛泽东做了高度的评价,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提出党的事业要以毛泽东思想做指导。对于长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如何处理马列主义与本国革命实践的关系方面,邓小平的上述思想认识是高瞻远瞩的。 1945年6月,邓小平回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次大会上,邓小平被选为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小平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面对国民党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