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0部分 (2 / 4)

之所以反对开战,是因为他担心开战对尚未完成战争准备的中国不利。

“那现在呢?”

“我依然反对开战!”

看着傅斯年,胡适苦笑了下。

“这是为何?”

“因为现在开战,实际上是为英美火中取粟,以我羸弱之国力,滔列强角之沙场,实非不智之举!”

“那为何你还要支持开战呢?”

傅斯年看着面前的好友,现在,他似乎越来越难懂他了。

“因为,忍耐五年之后,大家都要开战!”

对于战争,胡适有着他自己的看法,或许,他并不赞同中国以羸弱之国力,滔列强角之沙场,但是当举国皆言战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战争中尽自己的全力,支持这个国家赢得最终的胜利,尽管他能做出的极为有限。

“适之,你是否记得日本的福泽谕吉?”

望着神色复杂的好友,傅斯年反问道。

胡适当然知道福泽谕吉,他不仅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启蒙导师”,同样还是日本对外扩张、入侵中国的积极倡导者,对于此人,他又岂会不知。

“福泽谕吉曾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人心的改变。而日本,正是按照这一路线,实施了明治维新,由此才有了近代日本之崛起……”

在内心感叹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傅斯年又接着说道。

“人心之改变,自鸦片战争国门洞开,我国历经数次奇耻,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富强之路摸索着,但何为富强之道?似乎所有的答案都在革命上,辛亥革命时,人们选择了民族革命,以为推翻了满清,中国就一定会富强,而后又选择国民革命,当然在这条道路上是存在分歧的,可是他们却都忘记了一点,人心,是国家崛起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教育界人士,试图通过教育国民以实现国家富强,但是,如何扭转人心呢?”

在傅斯年的感叹中,胡适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轻语道。

“最终,还是在民20年,日本人用了6年的步步进逼,“帮助”我们完成了人心的准备,激起了我们的民族情绪,由此,才有了举国上下的人心之变!”

“确实如此,……”

傅斯年肯定道。

“民27年,当蒋管两君不记代价亦要停战时,有许多人反对,甚至直至今天,依然有许多人反对,但在另一方面,在人心大变之时,战争,对于中国实际上并不重要了,对于中国而言,是应该在抓住时机,利用人心大变之机,谋求政治制度上的突破,同时寻求器物与经济上的改变,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在政治制度、工业经济上都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六年前,中国除了华北以及武汉,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工业,而现在,除去华北之外,武汉工业圈、株洲工业带、京沪工业带,五年前,中央甚至尚不能制造重炮,而现在却可以制造军舰、战车以及飞机,且中央之统治较六年前更为稳固,人心、政治、器物和经济上的变化,已经……”

顺着傅斯年的话慢慢分析的胡适话声,突然一顿,抬头看着傅斯年时他似乎明白了。

“中国已经完成了战争的准备,所以,现在与其说是为列强滔火,倒不如说是在完成战争准备后的必然之举,而之所以有为列强滔火之嫌,实际上却是,想卖个好价钱!”

卖个好价值,虽说傅斯年的话说的有些粗俗,但是胡适却知道他所言非虚,在“密支那事变”爆发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便宣布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