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巡抚衙门做事情,不可能完全避免战争,有些时候,也可能存在生命危险,除非是这个时候,调到京城去,可以完全避免战争,辽东本来就是边关,发生了战斗,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非常正常的,但唐世济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另外一个方面,想要升迁,参与到战斗之中,又是最好的机会,若是跟随在陈新甲的左右,能够打赢战斗,朝廷的赏赐是少不了的,自己肯定是能够得到提拔的。
思前想后,理智还是战胜了恐惧,唐海泰清楚,自己比较是巡抚衙门的知事,大小也是朝廷的文官,这冲锋陷阵的事情,与自己是没有关系的,大不了跟在陈新甲的前后,帮忙传达一下命令,或者是做一下临时的参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辽东驻扎有这么多的明军,厮杀是那些军士的事情。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唐海泰开始注意局势的变化了。
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陈新甲开始大量的储备粮食,这些粮食的来源是三个方面,一是以前存有的粮食,悉数进行清理,根据军士的需要,登记造册,严格限制开销,二是从百姓手里收购粮食,收购的价格当然是很低的,不可能和市场价格比较,这些收购来的粮食,悉数都存储在巡抚衙门,三是从外面调配一部分的粮草,这些肯定是朝廷下旨,从各处调集过来的,正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否则是不会轻易调集粮食的。
这一次的调集粮食,不仅仅是唐海泰,整个的辽东都有些紧张了。
大家的判断,和唐海泰的判断是差不多的,尽管说陈新甲只字未提征伐后金鞑子的事情。
正月初十之后,唐海泰也开始忙碌起来了,陈新甲安排了任务,要求他详细摸清山海关、宁远、锦州以及大凌河城驻守军官的军士的议论,不管是什么方面的议论,每rì都是要禀报的,收集的重点,牵涉到边军和榆林营的军士。
唐海泰不需要亲自下去搜集情况,但有些时候,也是要出门的,下面自然有人负责收集这些方面的信息,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每rì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禀报给陈新甲。
署理这些情况的时候,唐海泰有了惊人的发现,边军和榆林营的将士,斗志高昂,也有人议论到攻打后金鞑子的事情,总体的认识都是乐观的,也就是说,从收集到的情况来看,辽东的准备成熟了,完全可以对后金鞑子展开攻击了。
唐海泰多了一个心眼,偶尔也注意一下江宁营的情况,但这方面的情报,他是得不到的,江宁营的军规很严,将士不准私下里议论朝廷大事情,只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做事情就行了。
连续禀报了十来天的情况之后,唐海泰发现了,陈新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因为掌握了这些情报,也因为自身的分析,唐海泰抓住了时机,在禀报情况的时候,不失时机的提出来建议,既然军士的斗志如此的高昂,那就可以对后金鞑子展开大规模的攻击,收复失地了。
陈新甲听了唐海泰的建议,非常高兴,要求唐海泰在信函中,给唐世济大人也说说辽东的情况,军士的斗志如此的高昂,应该要抓住机会,给予后金鞑子沉重的打击。
正文 第八百零二章 内阁的争论(1)
朱由检终于做出了决定,着急内阁大臣,讨论攻打后金鞑子的事情。
多年来,朝廷文武大臣,习惯了防守,只要辽东稳定了,边关稳定了,他们是不会考虑到打击后金政权的,这也是因为后金鞑子的强悍,明军暂时没有能力去进攻后金鞑子,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内心里,朱由检认为,真正需要剿灭后金鞑子,恐怕还是需要苏天成的,但他不愿意苏天成一人将所有功劳都占去了,这样今后自己也不好封赏了,派出陈新甲到辽东去,分散了苏天成的权势,同时也希望陈新甲在辽东能够立功,这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