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食欲,精神萎靡,且不爱活动。到了1980年11月份,“二母虎”的腹部逐渐肿大,“且经常剧烈抖动,想必是因为疼痛吧”。乐正中想尽办法救治“二母虎”,终因医疗条件有限而失败。
1980年12月15日,它因患肝癌病逝于动物园。
■ 繁衍
与此同时,黔灵公园开始人工繁育华南虎的尝试。
乐正中说,在饲养过程中,当华南虎长到2岁时,他们就开始选择种虎。一般挑选身躯较长,高大雄伟,能吃好动,无疾病的虎做种虎。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选好雌雄种虎后,要将它们分别饲养在比邻的笼中,使两只虎相互熟悉,在合笼*时不敌视对方。
老虎“进城”之后(2)
种虎还需由专人驯养,以便拉近虎与饲养员的“关系”。当华南虎用鼻对着饲养员发出响声时,就表示他已经获取了虎的信任。
杨再淳说,繁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麻烦是两只华南虎发情期不一样。他们想到了一个“土方法”,找一些发芽的麦子,拌入发情期较晚的一只虎的饲料中喂食,可以达到催情的作用。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雌性华南虎在3岁半即可达到性成熟,雄性则为4岁,直到14岁均是繁殖期,“但在11岁前配种的受孕率较高”,乐正中说。
分娩后的母虎性情极为暴躁、多疑。“至少半个月不能让生人靠近虎崽,甚至专职饲养员投递食物后也必须迅速离开。否则,母虎会变得不安宁,用口叼着虎崽到处走动,极易导致虎崽死亡。”杨再淳说,因上述原因,黔灵公园动物园就曾多次发生虎崽死亡的情况。
■ 消亡
1963年至1979年,黔灵公园动物园共繁殖华南虎24胎,产仔61只,存活了30多只。
人工繁育华南虎成功,使得全国各省市动物园都来找黔灵公园索要或交换华南虎。早在1959年,黔灵公园就曾将一只野生华南虎送往北京动物园,这只虎是1957年从铜仁地区购入的。
在早期,黔灵公园动物园一共将5只野生华南虎送往外省市,其中3只雌虎、2只公虎。本园仅留1公4雌5只华南虎作为种虎。1974年,又有2只母虎被送往外省。仅有的一只公虎是1958年从清镇收购的,因此被称为“清镇虎”。黔灵公园动物园人工繁殖的所有华南虎均属于它的后代。
1963年和1964年,“清镇虎”分别与两只雌虎*,两年共成功育有8只虎崽。其中一只被叫做“大公虎”。在缺乏虎种的情况下,1972年至1976年,黔灵公园动物园用“大公虎”与其同父异母的两位姐妹*,5年内产崽存活21只。
在此期间,黔灵公园的华南虎依旧在源源不断地“支援”着国内的各动物园,甚至被送往苏丹等国。上世纪70年代一度成为华南虎繁殖的高峰期。
杨再淳回忆说,当时的黔灵公园三里湾招待所高朋满座,每天要接待两到三家外地动物园前来洽谈华南虎买卖事宜的负责人。
每只华南虎的售价大约在2000至3000元,相比之下,东北虎的同期价格要高出一倍,每只达到5000至6000元。在当时,华南虎并不被重视,杨再淳回忆说,黔灵公园动物园曾将两只华南虎送到了北京动物园,却只换回了一只斑马崽。
虎种流失导致的隐患开始显现。“近亲*的后果就是华南虎种群的衰退”。在杨再淳的记忆中,第一批人工繁殖的华南虎威风凛凛、体格健壮、好动、食量大,此后繁殖的几批却体型越来越小,大多有凹背、矮脚等畸形,而且不好动、饮食差、繁殖能力下降。人工繁育的华南虎已经渐渐失去了“百兽之王”的雄风。
为了解决华南虎的繁殖问题,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