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1)
美国白宫是一个白色的宫殿,也是白人一统总统职位的象征。但是,2008年11月4日,这个延续了两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象征被一位祖先来自肯尼亚的非洲裔美国人打碎。
巴拉克·奥巴马,47岁,民主党人,一个充满传奇的“美国梦”代言人。他叫过巴利·索托洛,因为他的继父是印尼人。他在“亚洲丛林”中接受过四年的东方教育,对印尼有着田园诗般的美好回忆。直到大选,人们还有意无意地称他为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因为他的肯尼亚祖先信奉###教,而他本人在印尼的穆斯林上过学。一些美国人选他为总统,理由是来自中东的恐怖分子失去了袭击美国的理由。
他2000年竞选国会众议员遭到失败,但是八年后,他竟然突破重围,先击败前“第一夫人”希拉里获得民主党提名,然后又以较大优势击败获得过多枚勋章的“越战英雄”、共和党人麦凯恩,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以及少数最年轻的总统之一。
幸运与传奇并不能划等号。奥巴马的经历是一个艰难创业、克服困难、不断进取、自我反省和塑造的旅程。他初到印尼时语言不通,但仅用了四年就融入到了印尼社会,而时隔四十年后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尼语;他受到过种族歧视,并一度为身份烦恼而“自我毁灭”,但是,他迅速从书本和运动中找到了答案;他志愿到社区和教堂从事底薪职业,因为他坚信自我救赎依赖于集体救赎,他要为底层民众服务;他是《哈佛法律评论》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主编,但是他放弃了高薪聘请和优渥条件,到一家低收入的民权律师事务所工作,为民众申冤。
在参加政治竞选和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与国会参议员期间,他看到了活生生的“抹黑政治”及其对国家的危害,认识到了美国信仰、价值观和政党的分裂。因此,他牢记林肯“分裂之家不能长久”的格言,立志要通过努力消除这种弊端。不管他是否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他的“改变”口号都给了处于经济危机的美国人以极大的振奋。
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他既要与政治现实做斗争,也要不断地学习妥协的艺术。民主党人站在他一边,共和党同事也视他为可以合作的伙伴。他判断问题的是非观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一般美国政治家不同,始终注意考虑对方的想法。即使对于美国政客避之唯恐不及的前“恐怖分子”,他也呼吁要慎重考虑他们的想法。为此,他被对手攻击为不爱国。
改革口号,远离华盛顿政客的行为方式,对竞争对手的宽容精神以及体恤民生的生活经历,是他赢得美国人民喜爱的最根本原因。而这就是“美国梦”得以实现的根基。
贯穿全书始终的是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中探讨的“救赎”和“孤岛”思想。他始终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离开集体而自我救赎的,没有一个人的孤岛是安全的。他的重视草根思想和团结国家的理念体现在他的全部求学、职业和从政生涯中。
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重点描述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和早期政治生涯,讲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帮助读者理解奥巴马从黑人小子走向美国总统的早期思想变化以及他的“完其父愿,缮其父过”的理念。
第三章描述了奥巴马作为一个国会参议员的工作,他的继承肯尼迪衣钵的心路、竞选总统的思想根源。
第四章至第八章则描述了奥巴马在党内初选中挑战希拉里、在大选中挑战麦凯恩的经历。在此过程中他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他的心路历程,制定的对策以及美国的政治百态,这是本书的重点。
美国于2008年1月展开总统候选人初选,民主党人奥巴马与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展开了难解难分的厮杀,共和党人麦凯恩则早早脱颖而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