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部分 (3 / 4)

2000年春

报告文学

中国“第五大发明”

——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创造世界“神话”奇迹的人,系 “中国第五大发明人。”现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湖南 省政协副主席。1953年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从事教学 工作。1964年在校任教期间率先开展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在茫茫稻海中 进行“绿色革命”的里程,在农田一丘一丘,一行一行,一株一穗地寻 觅,先后检查了14000多稻穗,终于在4个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水 稻,作为研究起点,希望通过先育获得不育系及保持系和恢复系。科技 创新的道路从来就是坎坷曲折的。从找到雄性不育株至1970年整整6 年,用国内外1000多个品种作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的试验,仍未能获 得一个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的不育系。欲登喜马拉雅山,只要 有毅力和恒心就可以达到顶峰。而科技创新要曲折得多、艰难得多。但 袁隆平在科学的道路上艰难爬涉,克服重重苦难,运用科学方法和坚强 的毅力,怀着一颗为世界人民吃饱肚子的决心,不畏艰难,对大量试验 进行详尽分析和经验总结后,另辟蹊径,大胆设想,提出“用野生稻与 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以创造新的不育材料的设想,制定攻破方案。功 夫不负有心人,就在采集野生稻的进程中,他的助手李必湖等人在海南 三亚一片野生稻群体中发现了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称为“野败”。 这一发现为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成功打开了突破口。袁隆平及时的利用 “野败”同栽培稻进行杂交转育,并将“野败”材料分送给全国各研究 单位。通过全国大协作,于1973年攻克了杂交水稻第一关,实现了三 系配套。袁隆平培育出第一批不育系中的骨干育系“二九南I号A”及 其保持系,第一个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强优先锋组合“南优2号”。 但是杂交的产量低,成为制约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的“瓶颈”。袁隆平深 入分析制种的各种不利因素,带领同事们经过3年6次试验,摸索出一 套提高制种产量的技术措施,从76年开始,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理想终于在文明古国中国首先变成现实。杂交水稻 的培育成功与应用,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否定了 “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作物遗传育 种的理论和实践。它给世界水稻产量带来了一次飞跃。1976年—2001 年杂交水稻累计种植亿公顷,稻谷增产4亿吨,它比常规水稻增幅 20%左右,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杂交水稻种植 1400万公顷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而产量占水稻总产值的近 60%,年增产的稻谷可供给6000万人,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到应用生产至今,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第一人,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 水稻之父”。1987年他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两面两系法杂交水稻研 究,1995年他又获得成功;近几年,他致力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达到中 国超级水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目前正朝第二期目标迈进,使我国在杂 交水稻研究与应用领域一直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他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 “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科学 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国内外十多项大奖, 国际永久编号8117的小行星被命为“袁隆平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袁隆平没有陶醉于已取得的 成功,而是仍站在学科前沿和宏观高度运筹帷幄,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超级水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