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苗山之子> 第18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部分 (3 / 4)

靠着皇帝的王导一伙之间,王敦倒台的时候,王舒正在做荆州刺史,王舒有中将军衔,王敦的家人投奔王舒,王舒先是被迫让出荆州刺史位置,转而做湘州刺史去了,陶侃到荆州,朝廷里让陶侃搞荆州湘州合并,陶侃对于处理王舒的关系不得不下足功夫,这样,陶侃就得罪了自己一方的人物,首先就是我周家,我大爷爷周抚和爷爷周光。

我周家,对琅琊王家那是恨得要命,巴不得他们一朝失势成为乞丐。朝廷里一再对王家进行温和的处理,陶侃与周家都大失所望,这才消极对待朝廷,让朝廷里反而弄出了苏俊的事件来。苏俊领军入京,当然也对王家进行了打击,这是陶家周家两家愿意看到的。

那时候,朱焘就是原荆州刺史王舒的手下,王舒在荆州江陵的时候,经过王澄到王敦还有王舒的经营,把江陵号为西府,与建康一带的东府遥遥相应,王舒的儿子们都是在江陵长大的,王家以王敦为首开始向朝廷里伸出触手,王家又开始大举迁徙到江浙一带。他们与王导的子孙一起,在江浙一带栖息,最后形成了以会稽为中心的王家家族,形成了另外一个琅琊,这就是浙江的琅琊??会稽,这会稽就是今天的江浙绍兴一带。王舒在湘州做陶侃手下,后来辞官,也是回到会稽一带而不是回到江陵了。而王家的另外一个人物,在王舒以前王澄之后的人物,也是做了荆州刺史的,他叫王?,是王羲之的爷爷。

当年与应思远同事的正是此人,而王澄是王戎推荐的镇守襄阳的山简中将上级一样,王?则是应思远的上级,王?应思远与陶侃甘卓周访一起镇压了西晋东晋交替之时的杜弘与杜曾的起义,这些人都是刽子手,都是反革命份子,内战战犯。杜家起义军里的杜曾一伙之所以发展,一是与杜弘各自壮大自己,二是在李特父子与西晋朝廷王军在秦州益州梁州一带血腥抗战的时候,杜弘在湖南响应,杜曾在湖北响应。杜曾在湖北站住脚了,那是因为益州刺史罗尚带兵进入益州造成的空虚。王?有很多儿子,王旷、王颐、王彪、王胡等,大儿子王旷死于307年并州高都、长平之役,那一战东海王司马越的西晋王军大败于刘渊刘聪之手,王旷在从并州向司州豫州一路溃败的途中被敌人追击而死,幸好父亲王?以及各家家眷提前安顿好了,得以安然来到荆州避难。

王?幸存的在荆州江陵得以生长的子孙,后来也大半都与王舒一起迁移到绍兴会稽一带去了。应思远与王澄王?王舒等家族数代关系密切,他后来想到朝廷里去做官,还不是看到在朝廷的王家人脉带给他的政治前途,去朝廷里做京官那是前途一片光明,所以他尽管对王敦有意见,可是就算做个闲散小官他也愿意,他知道迟早有机会在朝廷里找到机会的,他就是要搅合在司马家和王家的家务事里。

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联手,他们一直在数年中参与中原内战,虽然最后败给东海王司马越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成都王自己也逃往长安去了,像石勒这样的人物却都是因为参军以后投靠了二王的部下开始的。琅琊王家的子弟,在八王之乱中,也还是有几位丧生,但大都得以幸免并各自延续,这不能不说琅琊王家善于在乱世中立身。但是以王戎为例,他们本来并不是身处乱世而是在和平年代过于贪婪腐败并导致推动了朝政的灭亡,说实在,王戎家族却是可批可恨的。

303年,李特等李家子弟在益州英勇牺牲以后,起义军在李流李雄的带领下继续与王军作战。罗尚告急从梁州传到荆州豫州各地,这荆州与豫州交界的地方,就有打着参军的旗号想来进入四川的,虽然他们有的人并不知道李特已经战死和益州战局的真正真相,但是这些人大都是想支持李家子弟去了。所以西晋朝廷残军就要镇压这些心里想跟着响应的,京师洛阳以北的并州的局势也在恶化。先是做王戎参军,后来而与罗尚一起成为王澄参军的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