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頁 (1 / 2)

國會軍在內戰初期節節失利,從政治上看主要是由於掌握國會領導權的長老派動搖妥協,不願與國王徹底決裂,滿足於既得利益,無意推翻王權;軍事上主要是由於統帥埃塞克斯等人消極怠戰,缺乏主動進攻精神,軍隊缺乏訓練,素質較差。這時,軍中湧現出了以克倫威爾為代表的一批傑出將領。克倫威爾親自組織&ldo;東部聯盟&rdo;軍隊1.2萬人,在1643年的東部幾場戰鬥中連戰皆捷。

1644年7月初,兩軍在馬斯頓荒原展開了內戰以來首次大規模會戰。2日,王軍魯伯特親王率騎兵迅速占領整個荒原。國會軍獲悉後立即向荒原挺進。晚上7點左右,國會軍左翼騎兵首先衝下高地直撲敵軍。接著,中路步兵和右翼騎兵也投入戰鬥。克倫威爾指揮左翼騎兵很快摧毀了王軍第一、第二線騎兵,魯伯特落荒而逃。一個半小時後,國會軍左翼取得勝利。但是,中路步兵和右翼騎兵遭到王軍步兵和騎兵的猛烈反擊,步步後退,處境危急。克倫威爾此時一舉擊潰王軍右翼騎兵,又集中兵力沖入王軍步兵陣中,王軍潰敗。約晚上10點會戰結束。王軍投入1.5萬人(騎兵7000人),死亡3000多人,被俘1500人。馬斯頓荒原之戰是英國內戰的轉折點,它扭轉了國會軍連連失利的局面,從此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同時,這次會戰也是克倫威爾一生的轉折點,他對取得會戰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他的部隊從此也以&ldo;鐵騎軍&rdo;聞名全國。

由於國會軍總司令埃塞克斯等人昏庸無能、消極怠戰,國會中以克倫威爾為首的獨立派十分不滿,1644年12月,國會下院通過《自抑法》,規定議員不得擔任軍職;1645年1月又通過《新模範軍法案》,決定建立一支由國會撥款、騎兵占三分之一的2.2萬人的新模範軍,任命托馬斯&iddot;費爾法克斯為總司令,統一指揮全軍。在費爾法克斯的堅決要求下,作為議員的克倫威爾被任命為副總司令兼騎兵司令。從此,克倫威爾一身二任,在軍隊中代表國會,在國會中代表軍隊,以他為首的獨立派掌握了軍隊的實權。內戰的形勢也大為改觀。

國會軍一改過去被動防守、等待作戰的消極路線,採取主動進攻、迫敵決戰的積極進攻戰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軍事勝利。其中以內斯比一戰最為重要。1645年6月14日,雙方在內斯比附近展開決戰。國會軍集中兵力1.4萬人,其中騎兵6500人,王軍則拼湊了7500人,其中騎兵4000人。雙方仍然採取傳統的步兵居中、騎兵兩翼的布陣方法。在克倫威爾的建議下,國會軍為誘使王軍速戰使部隊稍向後撤,王軍立即下令進攻。早上10點30分,王軍全線出擊。魯伯特率騎兵直撲國會軍左翼騎兵,並追擊不止。與此同時,克倫威爾指揮右翼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向王軍左翼騎兵。

雙方步兵也展開決戰。克倫威爾擊潰王軍左翼,但王軍步兵攻勢迅猛,國會軍步兵被迫撤退。在這關鍵時刻,克倫威爾留一個團繼續追擊王軍左翼殘部外,集中其餘騎兵猛衝王軍步兵側後。王軍遭前後夾攻,頓時大亂,很快潰敗。國王率2000騎兵逃跑。這次決戰,王軍傷亡、被俘5000多人,全部輜重、槍炮、軍火和軍旗包括國王的秘密文件全部落入國會軍手中。在歷時3小時的會戰中,王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到1647年3月,王軍的最後一個據點落入國會軍之手,第一次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內戰:1648年。第一次內戰勝利後,革命陣營內部長老派和獨立派之間的鬥爭日益激烈。長老派早在1647年2月就迫使國會通過解散軍隊法案,引起廣大軍官和士兵、群眾的強烈不滿。8月6日,克倫威爾為首的獨立派團結小資產階級激進派別&ldo;平等派&rdo;,在倫敦群眾的支持下,率軍隊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