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7部分 (4 / 4)

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崇祯十二年(1639年),每石米价银一两,崇祯十三年以后,石米涨到银3两至5两。加上沉重的赋役,民不聊生。迫使农民揭竿而起,起义不断,导致明朝崩溃。崇祯时(1628~1643年)外有清兵临境,内有连年旱灾。河北、山东大量灾民弃耕逃亡,很多村庄变成无人村。自然灾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并激化了社会动荡。崇祯时陕西关中爆发了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很快席卷大半个中国。

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明朝灭亡以后,气温于1650年后开始快速回升,这才有了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其实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攥紧了拳头,他上一世优柔寡断是因为手中实在是没有对抗的资本,做每一个决定都艰难无比,这一世,他的境界已经升华,人生无论遇到了什么风雨,都不能不要脸面,他怕死,但如果一个国家的尊严都不存在了的话,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地方?“王承恩,你的意思,朕很清楚,你说的这些,朕也很清楚,两面打仗,大明打两面,三面打仗,大明打三面!手中的兵马钱粮不足,有多少就拿多少出去打,记住一条,大明就是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除非是朕死了。”

王承恩不敢做声,立于一旁,等着皇帝下达圣旨。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思在飞快的转动着,国家大事,并不是计算出来的,也许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能够靠计算出来的,最好的谋士,往往都是最会洞察人心的人,而并不是那些工于算计的人,否则都找数学家来就可以了,现代会做生意会做官的人,也没有几个是有多么深厚的理科知识。

看着眼前的文竹,细细的竹竿,似乎能被风一吹就断,却能够支撑气一大片的竹叶,朱由检为那文竹浇了一点水,碰了碰那些翠绿的叶子,眼睛却是瞪着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冷静的喝了一口茶,点上了一根烟,看着地图沉思一阵,“朝鲜暂时不增兵,对于中原反民,洪承畴那点人马是不够的,必须增兵,在年内干掉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让孙传庭发兵五千奔赴中原战场支援,一定要咬住高迎祥!”

王承恩点点头,躬身领命而去。

朱由检却不清楚,在福建水师将广东的英国人全部吃掉,将葡萄牙人驱逐之后,消息传遍了大明各地,固然是能够让国人振奋,但大部分人实在是对于皇帝的动辄开战,有了抵触的情绪,中国人毕竟是以儒家为宗旨的,儒家可没有哪一条是教人家睚眦必报。而是提倡忠恕之道。

国内的局势在进一步的恶化,主要是因为皇帝纵然可以用强权将老百姓聚拢在一起,却并不能够改变人心,整个国家在酝酿着一股对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不满情绪,受灾地区的百姓更是怨声载道,认为有打仗的银子,为什么不去赈济灾民?

而国外,随着郁金香价格突然暴跌,使欧洲无数人瞬间倾家荡产,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陷入数年的衰退。荷西英葡四个以殖民起家的国家,为了各自在远东的利益,第一次联合在一起的势头已经形成。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知道他的要跟天下斗的政策,会将自己摆在全世界的刀锋上面,他也不是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他依然会这样做,他不想做一个一边端着碗吃饭,一边被人往碗里面拉屎拉尿的人。

三面作战的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中原反民再起,虽然被剿灭了一股绝对精锐,但是二十多万反民大军的总数,依然让人生畏。

皇太极在拉来了日本人之后,日本出兵楼船二百艘,兵力五万人进行跨海作战,虽然德川家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