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了家,不必看人眼色,更不必给罗稻葵攒钱起房子娶媳妇。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想想都舒坦。
再加上田地上虽吃了亏,可罗老爹承诺拿出银子来给他在西边起三间竹篱瓦屋,可不比前几年刚翻新的老屋强,大伯父毫不犹豫的就画了押。
只没想到不过五六年的光景,成亲二十年后,已是年近四十的大伯娘竟还能生下个带把的。孩子一落草,两口子嘴角刚咧开,就意识到自己吃亏了。
就算不是长孙,那也是带把的呀!
可那时候老两口都已相继去世了,两家的户口都已单立。分家文书上也没说明若是大伯娘又生下了带把的该怎么处。反而白纸黑字的注明了“自分之后,无论谁好谁歹,或财发万金,均不准争竞”并“空口无凭,立此分单永远存执”的字样,还有中间人和代字人的签字画押。在罗父同大伯父兄弟两个的签字下面还有四个小字,“平心合议”,都表明了兄弟两人对这份分单的认可和这份分单的效力。
真是悔的肠子都清了。
不比大伯父有些私心,罗父很看重兄弟血亲,再加上那时候手里头也有两个余钱了,自然有心帮衬兄长一二。可世事无常,没多久竟意外失足过世了,单留下了孤儿寡母。
唯一的亲兄弟过世了,大伯父说伤心也是真伤心。可再是亲兄弟,跟儿子一比,也就算不上什么了。在料理丧事的时候,就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捞了一笔。后来罗稻葵进了城,并不情愿的把家里的田地分租给大伯父同七堂叔家的时候,两家人都仗着自己出了力,不但扒拉下田地,还除了罗栀子的口粮,一粒稻一穗麦都没多拿出来,更别说租子了。而且私底下两家人家都没少盘算着怎么把那地归在自己名下……
不过这都已是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儿了,罗稻葵也不愿意再去翻旧账计较些什么。
可大伯娘,甚至七堂婶都已动了这个心思,少不得就要扯开皮毛见见骨了。
第 122 章 佃租
这些都是罗家的陈年旧事,说起来还不是什么体面的事儿,就是家里头多这一串儿小辈儿都知之甚少,罗稻葵又不是个琐碎的,金鱼儿自然更不晓得了。不过说起佃租一事儿,她却是知道一二的、
罗栀子、甚至顾金兰顾金彪都同她说过家里头的这十二亩田地,位置如何,收成几何,她都牢牢记在了心上。而且刚成亲那会子,罗稻葵还特地领着她去认过路,自然知道向西半里地开外的面子山脚下的七亩多八亩不到的坡地是家里头的祖产,起初都是罗稻葵在打理,自打后来充了民壮,就是大伯父在耕种了。
而另一垧地虽只有四亩二分出头,却是齐齐整整的正经水田,就在村口临河的清水坝头,土地肥沃,是罗父在十多年前机缘巧合之下置办下的产业。家里人对这垧地的感情都非常深,就是最难的那些年,罗母也从没想过要卖地,一心要传给罗稻葵,现由七堂叔一家耕作着。
之前怎么样金鱼儿没有听说,只知道自打去年开始,这两垧地就都是按着对半均分来收租的。
大伯父、七堂叔两家出力,耕畜、农具也按着规矩由他们自备。只和旁人家不大相同的是,罗稻葵做为主家不仅要出田,种子肥料也都要自出。好在的是两季收成后和旁人家一样,除了地里的稻、麦、苞谷、洋芋等等的粮食作物外,稻草秸秆等物亦是对半均分。每亩三升三合五勺的夏秋两季田税按规矩由罗稻葵额外负担。
萧飒打小很是跟着大人看过两出《白毛女》,恍惚记得里头有个情节是喜儿的老公王大春带来的*队伍在当地实行减租减息的二五减租政策,就是佃户们打了一百斤粮食可以只交给地主家二十五斤作为佃租。
是以来了之后,看到好些人家佃地耕作的时候又要同主家共同担负种子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