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动荡一座残院
父母的卧室张挂着母亲年轻时与外婆的合影。
两人着丝质旗袍,各执一把丝质团扇。外婆高贵端坐,慈眉善目的,笑如浅浅的潮汐,徐徐洋溢。外婆着薄如蝉翼的旗袍,配有高耸及耳的硬领。母亲身着荷叶花边袖旗袍,闲情淡抹,面容宁静,身姿端庄,是三十年代后期东方女人理想化的造型,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憧憬,典雅矜持,一种内敛而贵气的时尚。韩绮梅对活生生的外公外婆没有一丝印象,对外公外婆的认识都来自母亲气极又无法渲泄时的哭坟。从韩绮梅有记忆始,外公外婆就在坟冢。外婆还有一张照片,外公连张照片也没有。韩绮梅对这张照片有割舍不了的依恋,时觉外婆的笑,就是给她的。梦里几回见微笑着的外婆,披着月光从海面飘飘而来,又披着月光随海水飘飘而去,给她留下的,尽是温暖,尽是呵护。小时候的她,美梦醒转,会暗暗地向母亲寻索这温暖这呵护,往往是,在要找到的当口,又滑到黑暗中去。
母爱的寻索,只是其中的小部分。照片后漫长岁月中粉墙绮罗到秋水寒山的传奇,才是令韩绮梅思绪万端的一场大剧。照片中的女人,曾穿过荆棘和蔷薇环绕的广袤森林,携带漫天的腾腾烈火出现在她的梦里,这使她大白天观望这张照片时手心好几次浸出了冷汗。她无法考证照片上的人经历过怎样的磨难,她们的悲苦和绝望却几度在梦中真切地体现,白天的旧照片也会将遥远的凄风苦雨推至眼前,风华女子竟呈现破衣烂衫甚至衣不蔽体的惨况,温婉的眼神也放出了凄婉、怨恨却又倔强冷漠的光。她的臆想让她细密且深刻地疼惜,心里有潜隐的悲伤涌出来,以致于神经质地泪流不止。
在这场照片前失神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韩绮梅的母亲。母亲看这张照片时总有一种苍天不应的欲哭无泪,她在照片前冷然而立,眼神中透出的幽怨可致盛夏的采薇园瞬息结满冰霜。震慑心魂的幽怨。母亲有时也会在旧照前微笑,该是一段和煦的记忆复苏了。而母亲的怨才是长开不败的藤蔓,缠绕着采薇园这座异装的残院。母亲的笑是清冽的。
韩绮梅试着以母亲的眼光回望前尘。风光旖旎的旧照不仅泛黄,边缘已有许多陈年霉迹,那些褐色的斑点,犹如断墙外的野藤,恣意地向着雕栊绣幕攀爬。百代兴亡,水流花谢,母亲的繁华似锦已是雨打风吹去。韩家的繁荣戛然而止,母亲娘家自然难逃玉屏破碎、古筝弦断。母亲的心早被血光灼伤了吧。母亲的幽怨让韩绮梅黯然无语,只求自己在小事上做得合母亲心意。
这几天,父亲去岩霞市看一个朋友,不在家。
母女两个没多少话,母亲一直在用眼神和口令改变韩绮梅离家后所养成的一切不合尺度的行为习惯。譬如,头发过长,一定得绾成个大圆饼贴在后脑勺上;就是热,衬衫第一粒钮扣也要紧扣;袖管不能卷得太高;洗浴后脚上一定要套上袜子,等等。韩绮梅也并不厌烦,由着母亲或圆或扁揉捏成那个未出过远门的模样怪怪的中学生。实在,与母亲一辈经历过的惊涛骇浪相比,这些鸡毛蒜皮又何必在意。
韩绮梅的“怪”在大田坳人看来很正常,她既非根正苗红的纯种大田坳人,也说不上是一脉相传的地道“韩府”人。韩绮梅出生时,在大田坳人眼里,韩府的气韵已随荣华的吐散寿终正寝,从这层道理来讲,布衣布鞋的韩绮梅与粗茶淡饭的大田坳之间,比深僻的“韩府” 与平实的大田坳之间要亲近多了。她是大田坳“韩府”的妹子,这样混淆起来看混淆起来说免不了怪怪却正好合适。
韩绮梅接受母亲的管教,而母亲的过度管教也不免逼她有话要说,但回家第一天的风雨声声在耳,话到嘴边她又咽了回去。
采薇园的风总是荡来荡去,永不停息。
白天还是晚上,家里不断有客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