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分之一人的所得加总,占总所得比率则从1976年的25�9%,悄悄升到28�7%。这表明台湾所有的财富,大约有1/3都进了这十分之一有钱人的口袋。
3�靠电子业苦撑的经济
有钱人也因为资金雄厚,加上掌握了最多的信息和管道,在投资的世界立于优势。花旗银行分行暨投资业务负责人管国林举例,虽然2001年的投资环境很不好,但市场上还是有很安全、收益达4%~5%的债券可投资。但要购买这样的债券,每笔交易金额至少要两万美元,不是一般人都有能力投资的。
所得分配快速失衡,有几个结构性的原因,台湾产业发展失衡是其中之一。过去十年,传统产业外移,剩下电子信息业独撑台湾的经济成长率。90年代,劳力密集的纺织、消费电子、玩具、塑料产业对GDP的贡献高达四成,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但是这些产业外移后,电子业接棒,到了2000年,过去劳力密集的制造业产值减少六成,雇用的人数也只剩下一半。这些传统产业失业的劳工却无法转向高科技产业。2002年8月底在世贸大楼举办热闹的电信展,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但是,参观电信展览的人很少会往楼上走,楼上一间间的展示空间,正是台湾中小企业的对外橱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台湾中产阶层(5)
4�有钱人不缴税的警讯
2001年台湾失业率4�6%,平均每个月有45万失业人口。这些失业人口中将近一半是因为“场所歇业或业务紧缩”而失业。无业家庭在2000年就已经占总户数的13%,2001年又继续上扬,更让收入最低的穷人翻身困难。税赋结构的不公平,是所得失衡的第二个原因。
从全台湾所得者的所得来源分析,2001年只有54�3%的所得来自受雇人员的薪资报酬;产业主所得则占了15�9%。但是在综合所得税的来源上,受雇人员缴的税比率高达七成,产业主所占的比率仅5�3%。目前当局考虑免除的遗产税,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富人税。有钱人通过各种合法的避税管道,致使2001年台湾“财政部”只收到72亿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到总税收的1%。知识经济在台湾发展所带动的“数字鸿沟”、“知识鸿沟”,也在近几年成为拉大所得差距的帮凶。两年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曾经忧心忡忡地指出,知识经济的发展结果,造成赢者圈只集中在有限的人口,幷且拉大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距离。
5�知识经济的警讯
根据“主计处”依2000年资料的推估,在高所得家庭中,18~23岁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是59%,但是在低所得家庭中仅有3�7%。低收入的家庭也因为经济拮据,无力投资在让自己未来有可能晋升中产阶层的工具上。譬如家户所得最低的一级,家用计算机的普及率和最高收入家户相比是12�8%∶82%、上网比率是7�7%∶70%、订报比率16�3%∶60�1%、订阅期刊比率2�1%∶31�5%。庞大的中产阶层现在都被迫面对“新贫”状态的不安,尤其对未来更充满不确定的焦虑。“台湾省主计处”:《2000年主计处推估》;台北,//�dgbas�gov�tw/mp�asp等。
6�新贫阶级兴起
社会底层收入最低的一群,每年可支配所得入不敷出,必须动用过去累积的储蓄。他们没有什么改变未来的能力和契机。2001年收入最低一级的家庭储蓄率是负的1�6%。中产阶层最害怕贫穷,但也慢慢地变穷。从“主计处”所得收入者十分位的统计中,第五级到第八级的中间所得者,过去25年来,所得占全台湾所得大饼的比例都微幅缩水2%。也因此,连收入稳定的军公教人员也很清楚,现有的福利制度一定不可能维持到未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