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1部分 (3 / 4)

,在机枪的吼叫声中,尽管有许多冲锋的英军士兵倒下。但英军很快将其解决了。英军突入德军阵地2 千米,有些地方达5 千米。英军发动的这场卢斯战役使德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饱尝到了毒气的苦头,并获得较大战果。在这次战役中,英军突破了德军阵地,缴获了18 门大炮,俘虏3000 名战俘。但是英军自己也有5000 多人伤亡。如同伊普雷战役一样,毒气由于受天气的影响太大,这次战役也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一周之后,在没有毒气的情况下,英军刚攻占的敌人阵地又被德军夺了回去。”

“卢斯战役中的毒气袭击是英国人对德军的报复,也标志着此次世界大战的化学战从此全面展开,化学战逐渐成为战争指挥者们热衷的手段,它无所不在,成了战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三百三十)毒魔的纪念

陶治国讲到这里,掏出了白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续讲述着那仿佛是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毒气吹放钢瓶这种最简单而又十分有效的化学武器,在战争初期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它的局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于是,人们把目光又投向了化学炮弹。”

“德国人在他们研制的早期刺激性化学炮弹的基础上,开始向发展致死性化学炮弹迈进,即双光气弹。又称为‘绿十字’弹。因为德国化学武器所采用的标志系统是彩色的‘十’字,它代表着内装战剂的性质:‘绿十字’的意思是指引起呼吸道损伤的挥发性战剂;‘黄十字’的意思是指不挥发性战剂,特别是指损伤皮肤的战剂;‘白十字’意味着催泪性毒剂;‘蓝十字’意思是指喷嚏剂;‘红十字’则表示所谓的‘激怒毒剂’。‘绿十字’弹最初用于1916 年,它有三种型号,分别由77 毫米、105 毫米和150 毫米口径的野炮及榴弹炮发射,弹体设计与早期的化学弹相同。 1916 年底,德国人对这种弹作了改进,采用了专门装化学毒剂的弹壳,这种弹壳比原先的要长,而且体壁较薄,同时只由引爆管的炸药来爆炸分散,增大了毒剂的装载量。到1917月,‘绿十字’弹已被德国所有的野炮采用。”

“法国的设计师们也不甘落后,他们发明了装有光气的所谓‘5号特种弹’,即用于75 毫米野炮的炮弹。这种野炮以其非常高的射速弥补了弹药重量的不足,并有105 毫米和155 毫米野炮和榴弹炮的炮弹作补充。在凡尔登保卫战中,首次使用取得成功,向世人证明了这是一种不需要繁重的毒气钢瓶操作而又非常有效的化学战技术,引起了交战国的普遍关注,于是便纷纷仿效研制。到1917 年,大炮已成为投送化学战剂的主要手段,而且所有交战国都大规模地发射了化学弹。”

“1916月至12 月欧洲西线战场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长达10 个月,双方各伤亡近160万人,由此被称为‘绞肉机’或‘人肉磨坊’。它成为新武器、新战术的试验场,各种新老毒剂也在这里较量。”

“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要塞之一,从1914 年开始构筑,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建成了非常坚固、完备的筑垒地域,修起了4 道防御阵地,各阵地之间2至3 公里,全纵深45 公里。整个防御正面为112 公里。德国人要突破这道防线实非易事。所以凡尔登战役一开始,德军和法军就在炮兵火力准备或反击中大量使用了化学炮弹。德军从2 月21时12 分开始,以1500 门火炮进行了长达9 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在发起进攻前1 小时,炮兵火力达到最猛烈的程度,并大量发射了化学炮弹,使法军笼罩在毒气之中。”

此时的陶治国,仿佛又回到了欧洲的战场,置身于“凡尔登地狱”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