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仙侠小说>明末十大天灾> 第十四章 不知王爷为何发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不知王爷为何发笑 (2 / 4)

关羽有过交情,恐怕曹丞相的一条老命就交代在了华容道里。

如今大清国的韬略战策,有一半都是跟三国演义里学的。多铎又怎能不知?而眼前的情形,不是正跟《三国演义》中的一模一样么。怪不得一股熟悉之感油然而生!

在书中看到这段的时候,只觉得曹操滑稽可笑。如今轮到自己做抉择,却让多铎陷入了两难之中。

今日之败,一路上多铎都在反复思量。从马世耀城前诈降。到自己领军入城,感觉处处都落入了大顺军的圈套之中。

潼关城男女老幼,连同百姓都算起来,拢共也就十余万人。而他们今天光在潼关城内,恐怕就杀了几万之众,要说这些人都是市井游侠,百姓义士,多铎是万万不肯信的。

现在回想起来,城里那些舍生忘死的游侠,说不定就是传说中大顺的孩儿军假扮的!

李自成是流贼,最擅长的就是裹挟饥民。其中青壮编入了战营,而那些孤儿幼子便编入了孩儿军,同老营一起行动。

这些孩儿军自幼便在闯营中长大,对李自成最是忠心。打起仗来舍生忘死。又因为年少,战阵战法并不十分通晓,虽然打起仗来不要命,战力却远逊于那些惯战的流寇。

李自成知道这些孩儿军都是未来的军中骨干,只要长大了就是一股不可匹敌的了力量。平时里也不舍得让这些孩儿军上阵消耗。

多铎在一片石大战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孩儿军的踪影,所以对孩儿军的存在也都是耳闻,并没有亲眼见过。

现在回忆潼关城内战斗的情景,那些先前认定的市井大侠们,可不大多是些俊美的少年人么。甚至还有不少八、九岁的女童。

哪有什么市井游侠儿肯让自己八、九岁的女童也上阵搏杀的道理?想必是李自成被逼得没办法,才把这些少年孩儿军用了出来。

先前李自成诈称退兵,却让这些少年乔装改扮,悄悄潜回到潼关城中埋伏。等这些不要命的少年在潼关城的巷战中,用以命换命的办法拖住了自己的主力之后,再遣精锐从后面偷袭,才一举胜了自己的大军。

多铎越想便越觉得自己的推断正确,可如果这些都是李自成计策的话。那么提前派出一队人马埋伏在必经之路上,似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多铎思虑再三,也觉得前面说不准真的会有埋伏,在加上之前他自己也有些类似华容道的预感,更觉踌躇。

众将士自然不明白多铎为何在此发楞,又等了片刻,就见多铎牙一咬,挥手道:“走小路!”

多铎想的是,即便李自成真的会设下什么埋伏,也必定会在大路上作文章。李自成又不是诸葛亮,晓得什么神机妙算?

再说刚才哨探说这小路上岔路极多,李自成即便是想设下伏兵,却又知道我走的哪一条小路?

自己的人马宁可辛苦些,多走些道路,也还是安全为上。

众将士不知道多铎犯的什么病,放着好好的大道不走,偏偏要走这山路小道,不过主帅既然下了令,想必也有其谋算,于是只得依令行事。

这条小路是崤山的余脉,开始时还是缓坡,到后来山势陡峭,山路越发的难行。而后面的追兵穷追不舍。多铎又不敢叫队伍停下休息,清军士卒自是苦不堪言。

正行走间,前面突然闪出一片开阔地来。开阔地的前面是通往陕州的小路,而在开阔地的右前方,却沿着山势长了一片密松林。

这片松林又黑又密,在夜幕之下更觉幽深可怖。松林的背后隐约有一条小路,顺着山势曲折向上,看样子是通向崤山的深处。

多铎望着这片松林,心中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这倒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

他们所在这个地方是一个标准的葫芦口,进出都是小路,可谓进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