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頁 (1 / 2)

美塞尼亞位於斯巴達西面,土地肥沃,堪稱富庶之鄉。它幾乎和斯巴達同時建立了國家,但並未形成斯巴達那樣嚴格徹底的軍事制度。到公元前8世紀中葉,斯巴達國內急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隸以滿足貴族統治的需要。於是,迅速崛起的斯巴達把目光盯上了兄弟之邦美塞尼亞。

美塞尼亞戰爭共有三次。第一次發生於公元前740‐前720年間(一說前743‐前724年間)。斯巴達藉口發生邊境衝突而突然興兵入侵,美塞尼亞奮起應戰。斯巴達軍隊攻城不下,轉而侵掠農村,他們趕走牲畜、掠取穀物,但並不毀壞樹木和房屋。美塞尼亞人3年後發起反攻,雙方多次激戰,各有勝負。到戰爭的第13年,美塞尼亞人選出一位英勇的國王,予斯巴達以重創。但是,斯軍英勇頑強,善于堅韌苦戰,美塞尼亞終因國力耗盡,饑荒流行,國王自殺殉職而戰敗。少數美塞尼亞人遠走他鄉,大片國土淪落斯巴達之手。但美塞尼亞人不甘屈服,60年後又舉行反抗斯巴達奴役的武裝起義,遂演變成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

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發生於公元前660‐‐前645年間(一說前685‐前668年間)。當時,美塞尼亞人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青年領袖,名叫阿里斯托梅尼斯,他領導美塞尼亞人舉行了反抗斯巴達人的大起義。群眾推他為王,但他不就王位而只接受大將軍之職。他與阿卡迪亞一些城鎮結盟,領導義軍多次重創斯巴達人。斯巴達傷亡慘重,士氣沮喪。幾乎無心戀戰。為鎮壓起義,斯巴達向希臘其他城邦求援。到第三年,由於盟軍背叛,美塞尼亞人被迫退守山區,並堅持鬥爭11年。當斯巴達最終鎮壓了起義並結束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之後,所有美塞尼亞國土都被當作斯巴達土地而由其&ldo;平等人&rdo;公民占有,所有美塞尼亞人則被作為希洛人遭受奴役。

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後,斯巴達進一步強大起來。由於擁有當時號稱無敵的陸軍,他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已成霸主。

原來可以和他分庭抗禮的大邦只有亞爾果斯,但亞爾果斯已降為二流城邦,雖和斯巴達有仇卻無力挑戰,科林斯和西夕溫等城邦也先後落入斯巴達的控制之中。到公元前6世紀後半期,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各個城邦,除亞爾果斯和西北部的阿卡西地區外,都被斯巴達納入了由他組成的&ldo;伯羅奔尼撒同盟&rdo;之中。

與此同時,為了鞏固對美塞尼亞的占領和對希洛人的鎮壓,斯巴達的寡頭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度得到進一步強化,斯巴達人同希洛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他們迫使希洛人身穿標誌卑賤的衣服,不許他們有任何獨立人格的表現。不論有錯無錯,希洛人每年都要按時挨打,為的是讓他們牢記自己的奴隸身分。斯巴達政府還常把青年公民組成小隊,到希洛人村莊偵察,白天探查尋找希洛人中壯實勇敢或有反叛之心的人,夜晚就以突然襲擊方式把這些無辜者處死。每年新當選的監察官上任,首先要舉行對希洛人的&ldo;宣戰&rdo;儀式,既經宣戰,希洛人便是敵人,可以任意屠殺,也不必擔心任何宗教忌諱。斯巴達對希洛人的殘酷鎮壓和迫害,終於迫使遭受奴役的美塞尼亞人揭竿而起,從而爆發了第三次美塞尼亞戰爭。

第三次美塞尼亞戰爭發生在公元前464‐前453年間(一說前464‐前455年間),它是古希臘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當時斯巴達發生強烈地震,希洛人即利用震後混亂時機揭竿而起,聲勢浩大,迅速席捲斯巴達全境。斯巴達奴隸主和那些自稱為平等人的武裝到牙齒的斯巴達公民,面對如此規模的起義束手無策,急忙向伯羅奔尼撒同盟各邦甚至向宿敵雅典求援。迅速集結的起義大軍把矛頭直指斯巴達城、斯巴達人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