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陆晓飞回家有一个礼拜了,还是很不习惯,感觉竟像是刚进大学那会儿——第一次过住宿生活,宿舍里除了床,手边要什么没什么,不比在家里,伸手能够到的地方总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有大半个学期陆晓飞都觉得像是在住旅馆,没有一点归属感,仿佛自己来外地不是求学而是出差来着。直到过了磨合期,陆晓飞渐渐习惯了“同一张床,同一个家”的生活,这时的他,除了内急,几乎所有问题都能在床上解决,睡觉、看书、吃饭、练琴、上网聊天……甚至泡妞。他不认为“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有什么不好,如果没有被窝,青春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如今住了四年宿舍回来,尽管家里应有尽有,陆晓飞却对这些感到陌生,上中学的时候,像所有叛逆的青春期少年一样,他最爱的作家是韩寒,他有他出道以来的每一部作品,但他现在却一本也找不出来了,在他上大学的第二年,他的父亲陆劲松给他书房里换了套家具,他的母亲又主动承担起整理的活儿,给书柜里的书做了次大型人事调动,将她认为不重要的书都打包到楼下的车库里去了,空出来的位置则被她添补了几本她认为有意义的书,什么《算命不求人》、《家庭实用百科》之类,也有特意为陆晓飞准备的《英语单词不用背》,《六天搞定六级》……凭着记忆,陆晓飞觉得王小波、贾平凹和钱钟书他们应该是同韩寒一样被炒了。书柜里现在满眼都是陌生的人名,几乎没有一个是名人。唯一一个令陆晓飞觉得有点印象的某教授也是因为最近与自己的女学生一起造了个什么“门”上了娱乐头条才被知晓。不过陆晓飞不准备再下去车库里把那些被母亲封得跟木乃伊似的纸箱拆开来为韩寒他们*。他最近一年已经很少读书,偶尔来了兴致就买两本杂志,看看最新的手机评测,研究佳能和尼康究竟哪个更好……一点点。他觉得所有能买到的书无外乎分成两类,课外书和课内书(即教科书),而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前提都应该是在课堂上看的——可是陆晓飞大学时的出课率比班主任还低,读到第三年的时候他甚至依旧连一些科目老师的性别都不知道,还提什么看书!——其实陆晓飞也知道他这是强盗逻辑,他还是喜欢看书的,就像他的偶像韩寒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读再多的书也不算多。只是目前不争的事实是,陆晓飞发现自己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看不进书了,具体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即便有些书的确写得不错,当时看的时候也津津有味。但只要一放下,顿时就没了再拾起读完它的激情,从前那种为了一口气把十万字的故事啃完可以一天不吃不喝的如饥似渴的精神仿佛儿时那种“简单的快乐”一般,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就倏地消失不见了。
上大学之前,陆晓飞习惯晚上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然后随便放点儿什么音乐才能静下心来温习功课。他听歌很杂,从肖邦到永邦,顺手拿到谁就听谁的,不挑剔,唯一的要求就是音乐的节奏不能比包饺子时剁肉馅的速度快。对陆晓飞而言,听音乐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陶冶情操或是放松心情什么的,他只是把它当做一种集中注意力的手段。旁人看来也许不能理解,比如他母亲至今还不时向他表示不满:如果高考前“倒计时”那会儿不听音乐,一心一意地复习,现在一定不止念个二本。但陆晓飞的解释是,音乐在带走人一部分注意力的同时却也是在防止胡思乱想,他不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做到一心一意地干一件事,就算是睡觉还会做梦呢!所以,边听音乐边复习顶多就是一心两用,可要是不听音乐,就指不定一心几用了,人的思想一旦展开,整个世界都装不下。他坚定地表示如果他当时复习的那会儿不听音乐,现在必定都有两年工作经验了。
上大学后,生活没有了私人空间,陆晓飞卧室里那套健伍音响不可能搬去宿舍,听音乐只能依靠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