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清香下饭。红根菜就是菠菜,也有人叫波斯菜。
张锦年回来后,住到了二房这边,前日里带着几个短工将后院右侧的地也翻整好了,施了底肥,就是专门留给徐氏种葫芦的。葫芦的用处大吃法多,葫芦做瓢可舀水,还可以做酒器和乐器。嫩葫芦可以当素菜做,也可以炖肉做荤菜。还可以用糖腌渍做成蜜饯,或者切条晒干,冬天里炖菜吃,葫芦籽炒后喷香,还可以当干果哄小孩子或者用来招待客人。
葫芦种已经浸种催芽并且秧好了苗儿,今天主要要做的就是移栽到菜畦中,还有就是搭葫芦架子。这葫芦棚架大概要一人左右高,顶端搭成间隔一尺左右的井字型,好让葫芦藤爬蔓子。
听说张家后院要移栽葫芦苗儿,柳公一大早也带了长青来帮忙,并且带来了好几捆拇指粗度的细竹枝。柳公和张瑞年一起移栽葫芦苗儿,徐氏就领着宛如、秋萤和柳长青一起搭葫芦架子。其实基本上是徐氏和柳长青在忙活,宛如跑来跑去地负责递竹竿和树枝,秋萤就拿了把小剪刀将细麻绳剪成一段段的,递给他们来固定捆绑。
张宛知看着天色不早,就想着给众人准备午饭。于是抱了小弟让徐氏给喂过奶之后,就抱着他晃悠着溜达起来,果然小家伙吃饱喝足就渐渐地犯了困,不一会儿就呼呼上了。张宛知将他放到垫得厚厚实实软软乎乎的木推车上,一起推着去了下屋厨房,好边做饭边看着他。
这张君羡新得了个小名叫梨涡,是满月那天之后,在张秋萤的强烈建议下,被爹娘无奈采用的。此刻小梨涡睡得正香甜,不知道是不是做梦也在吃奶,小嘴儿一个劲地咂摸着,脸颊边的梨涡时隐时现。
张宛知看了看,下屋厨房里放着好几捆新鲜的小葱,徐氏坐月子亲友邻人还送了不少的鸡子儿,当下去大黑瓮里抓了两把出来。温了水,将白面和红薯面两掺,活好了面。将小葱洗净切好,又打了七八个鸡蛋搅匀,准备好一应调料,准备烙几张葱叶鸡子馅儿的大火烧,再烙几张杂面油饼做主食。然后切块肉和菘菜一起炖了做菜,另外再切盘前些日子招待客人剩下的卤牛肉,炒盘花生米,凉拌豆腐皮,给他们几个爷们儿下酒吃。寻思着今天忙,柳公和长青也素来相熟,想必也不会失礼。
火烧和油饼烙出来基本就完事了,花生米好炒,炖菜也好做,放好了调料,火塘铁锅里炖着就行。其他的基本都是现成的,等张宛知这边忙活完了,恰恰到了晌午头儿,后院里种葫芦的几个人也都歇了工。
徐氏搭葫芦架的时候,就看到下房的烟囱冒烟了,知道宛知准备了午饭,因此也就不着急了,伺候着柳公和张瑞年洗了手,这才过来看看准备了什么饭。
吃饭的时候,柳长青和柳公、张瑞年,以及刚回来的张锦年一桌,在堂屋里吃;徐氏带着几个孩子一桌儿,在下屋厨房里吃。张秋萤嫌烙饼烙得油烟味儿大,在大瓷碗里搁了两条儿切好的葱叶鸡子儿火烧,又放了点咸菜条,就端着碗去大门口吃去了。
乡下的习俗,尤其是夏天天热的时候,饭好了就端到大门口去吃,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边吃饭边闲聊。
以前张家门第深规矩大,尤其是跟大房一起住的时候,顶多在院子里挑个荫凉地儿放了桌子吃,是绝对不能跑到门口去的。不过渐渐家道中落大不如前之后,也就没那么多规矩了。尤其是分开住之后,邻居是柳长青,他与柳公相依为命,爷俩都会做饭,且个个手艺不凡,张秋萤就养成了大门口吃饭,顺便吃长青碗里自己相中的饭的习惯。
此时刚是夏初不久,天气还没炎热起来,倒是没有多少人来门口吃饭。张秋萤跟着帮忙了一头午,虽说活儿是最轻巧的,但是站了半日也早就饿了,当下也不管烫不烫,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烫着了就含在嘴里嘶哈两声再嚼下去。
正吃着,斜对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