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全国3 000名随机抽样调查的进城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个体经营者按照学历分类的平均月收入如下:小学未毕业769元,小学毕业815元,初中毕业960元,高中毕业1 268元,大专及以上1 554元。这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教育程度对收入水平的重要影响。显然,提高教育程度是提高低收入者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一个根本途径。
目前我国有上亿农村劳动者进入城市打工,还有3亿多人仍然从事农业,平均收入仅为城市人均工资的几分之一,有待继续向城市转移。但他们多数人的教育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过剩。城市劳动者中也有不少人因下岗、失业致贫,但由于缺乏专业技能而难以再就业。市场需要的有较高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则供给不足。因此,加强中小学教育的普及,扩大职业教育,对缩小收入差距是非常重要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收入分配向何处去(4)
作者在计量模型分析中发现,我国人均教育水平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表现出出乎意料的负面影响,即教育水平提高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说明我国教育适龄人口面临的受教育机会是不均等的,高收入人群的教育机会显著大于低收入人群,因此在提高人均教育水平的同时,不但没有使收入差距缩小,反而扩大了收入的不均等程度。
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例,虽然目前小学和初中入学率的统计数字都达到98%以上的高水平,但如果用毕业生人数分别与6年和3年前的入学人数相比来计算,就会发现近几年间每年还有大约3%~8%的小学生中途辍学,初中辍学率高达8%~13%,其中农村辍学率明显高于城市,不乏因贫困辍学的情况。此外,高校扩招为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升学率在2004年达到;但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远远落在了后面,仅达到,说明教育资源的分配在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这一点从教育经费的分配也能反映出来。特别是少数重点高校过分吃偏饭,而大量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不足。2003年与1999年相比,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拨款增加了404亿元(增长85%),普通中小学财政性拨款增加了525亿元(增79%)和498亿元(增65%),虽然情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均未超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幅度(90%和87%)。即使这样,2003年全国42万所小学平均每校分摊财政性教育经费也不足30万元,其中农村学校远远少于城市学校。
教育方面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我国目前虽然每年已经有超过400万人进入高校学习,但同时有超过1 700万人不经过高等教育直接就业。尽管如此,尽管社会每年对具备中等教育水平而同时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的需求,在数量上远远超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但目前占主体地位的普通中学教育基本上是以向高校输送生员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完全不注重技能培训。整个教育体系的主导思想是以进入大学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志。4/5的适龄青年是作为被淘汰的失败者输入劳动者大军的。这对我国劳动者的技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有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中专、职校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数量非常有限。2003年与1999年相比,全国中专的财政性经费只增加了3亿元(增长),技校减少4亿元(下降16%),职业中学增加30亿元(增长42%)。与高校和普通中小学的经费增长相比微不足道。此外,各地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排斥,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