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我们的演出教案> 第1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部分 (2 / 4)

是一样,它和民歌形式不同,它是那么一种感情。《南泥湾》它有民族的曲调,重要是的还有新的感情,特别是《兄妹开荒》,那完全是新的曲调,新的感情。你说它是眉户调也不是,你说它是新的歌曲也不完全是,它既是新的歌曲,又有眉户调,所以它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一种民族化、群众化的革命歌曲。这也是从音乐创作上面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

创作,“有什么样的感情就用什么样的曲调”(2)

比方在抗战时期,我曾经写过《武装保卫山西》,当时我想到两个问题,第一是怎样使群众激昂的感情得到表达,第二是怎样运用一种民族的手法。因为词很长,也不是很规则,但是从音乐上按曲调发展法则组织起来,有的地方采取一种重要的办法,比如“拿起土枪、洋枪、大刀”等,三次重复,一般的歌曲则没有这样的重复,就是在戏里有这样的手法,但也不是常有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方式还是适合的,所以我用了这样一个方法。聂耳也这样用过,星海也用过。

另一个是写《抗大校歌》,我有一点感觉,《抗大校歌》唱歌的是红军战士和红军干部,所以胡耀邦同志讲,他们要唱歌,他们要抗战嘛!怎样表达他们的感情这是第一。当然这个词写得很好,形式也很完整,内容概括得很好。歌曲写出来以后,大家感到唱起来很能表现自己,表现红军的革命感情。但如果从创作方法来分析的话,那你会觉得很不……其实它虽然是一种完全新的方法,第二句重复第一句,第二句重复第一句,这是一个小段落,然后又转到一个新的曲调,又是重复了,然后又回到原来的主题。后来我写过适合青年人唱的,就不同了,更有青年人的朝气,也很受欢迎。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按照感情的需要来创造一个新的形式,这是我们在创作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后来我也写了不少歌曲,如果说有一些歌曲写得不那么成功,主要是没有找到一个感情的准确表达方法,形式上也不符合感情发展的规律。在创作方面我就说这些吧。

(董馨 整理)

吕骥(1909—2002),原名吕展青,曾用笔名穆华、霍士奇、唯策等,湖南湘潭人。著名音乐家。少年时自学箫、笛、扬琴、琵琶等多种乐器。1930年、1931年、1934年先后三次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32年在武汉参与创建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1933年参加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组织“业余合唱团”、“歌曲研究会”等,积极从事左翼音乐与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到延安,参与筹建鲁迅艺术学院,并先后任音乐系主任、教务主任和副院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副院长、院长,兼东北音乐工作团团长。194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主席,并筹建中央音乐学院,后任该院副院长。1953年、1960年、1979年三次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1985年被选为名誉主席及国际音乐理事会名誉会员。吕骥自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武装保卫山西》、《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及大合唱《凤凰涅槃》等。在音乐评论方面,先后发表了《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伟大而贫弱的歌声》、《新情况、新问题》等针对整个音乐运动发展的重要文章。此外,他也重视中国民间和古代音乐的发掘和研究,撰写了《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略论七弦琴音乐》、《从原始社会到殷商的几种陶埙探索中国五声音阶的形成年代》等理论文章。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文化部、中国音协、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单位组织全国力量投入对《琴曲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器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的编辑出版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