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部分 (3 / 4)

 1941年7月11日,罗科索夫斯基调任西方方 婢�?6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年7月10日至9月10日),再次显露出他的指挥才华。在这次交战中,罗科索夫斯基所进行的反坦克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科索夫斯基将火炮布置在德军坦克难以到达的地方,以强大的侧翼火力打击进攻中的敌人。同时,利用坦克和大炮构成防御据点,直接向突破前沿防御后进入纵深地区的德军坦克开火,这种多方位、多层次的防御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德军坦克遭受惨重损失后被迫后退。罗科索夫斯基的这种反坦克防御战在莫斯科会战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战后制定的战斗条令中得到了反映。

第六部分罗科索夫斯基 元帅(2)

罗科索夫斯基在指挥作战

1941年9月初,德军包围列宁格勒,并在基辅以东的西南战场上取得成功。在此情况下,德国最高统帅部制定“台风”计划,准备在10月初开始实施结束东线战役的作战行动。为达此目的,德军集结100多万人的部队,企图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完全消灭守卫莫斯科的苏军。莫斯科会战开始后,德军坦克集群在步兵部队的协同下突破苏军的防御,合围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的苏军主力,实现了“台风”计划的第一步。10月初,西方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命令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在莫斯科河至鲁扎河一带组织防御。罗科索夫斯基受命后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一带进行战役部署。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的战役成为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所进行的著名战役之一。罗科索夫斯基共有21个步兵旅,6个骑兵团,没有坦克,所拥有的惟一能制服德军坦克的武器是大炮,但这种力量也非常有限,仅有73门反坦克炮和125门野战炮,而他的防区却宽达100多公里,平均每公里防线只有2门大炮。以这样的大炮密度来对付德军的坦克进攻是绝对不行的,当时想再增加部队也是不可能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如何部署有限的火炮。罗科索夫斯基擅长运用大炮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他在对炮弹弹道和大炮的机动性进行仔细研究后,将部队纵深梯次配置,设置3个防御带,主要的大炮都集中在那些受坦克威胁大的地方。这样从战斗警戒线到炮火防御边界都布置有大炮,公路两侧有反坦克炮阵地。这种布置充分发挥了有限火炮的最大效能,在没有增加大炮数量的情况下,提高了重要方向大炮的密度。前沿阵地每公里平均有5门大炮,沃洛科拉姆斯克至伊斯特拉方向达到每公里有10至12门大炮。与此同时,他还组织了坦克歼击小组,利用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打击德军。10月中旬,德军的2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和1个坦克师向沃洛科拉姆斯克发起进攻。持续10天的作战进行得紧张激烈,纵深梯次布置的大炮发挥了威力,德军无论是从正面进攻还是迂回进攻都遭到了失败。10月底,罗科索夫斯基有了自己的坦克,虽然数量极为有限,但在他看来其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他立即将坦克投入到主要方向。在加强反坦克防御的同时,积极准备反突击。他对坦克的运用也是颇具匠心的。他打破常规(在当时,坦克一般是作为反突击中的独立突击力量作用),创造性地将坦克和步兵结合起来,共同构成截击火力。在他出色的指挥下,无论德军的攻势多么猛烈,投入的部队数量多么大,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始终掌握在苏军手中。 1942年7月,罗科索夫斯基担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他平易近人,经常深入部队了解情况。在做出决定前总是同有关人员反复讨论。在他看来,只有善于听取士兵的言谈,才能够吸取指挥部队的力量和新的思想。他对属下是如此熟悉,即使是在担任方面军司令时,勿需翻阅文件,就能够对每个团指挥员做出评定。 7月中旬,德国第6集团军在强大的空中力量掩护下,突进了顿河大转弯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