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考察。 1933年底,蒋介石为调东北军“围剿”红军,电召张学良回国。1934年1月,张学良返抵上海,积极拥护蒋介石实行法西斯主义,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无条件拥护。2月出任鄂豫皖“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由蒋介石兼),代行总司令职权,驻节武汉,从东北军中抽调16个师又4个旅,共80余个团的兵力,围剿鄂豫皖根据地,但屡遭徐海东红二十五军的打击。1934年底,红二十五军向陕北实行战略转移。蒋介石电令张学良继续“进剿”,否则以“纵匪抗令”论罪。1935年2月,蒋介石撤销鄂豫皖“剿总”,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张学良任行营主任。4月2日,国民政府授予张学良一级上将军衔。5月至6月间,日军加紧对华北侵略,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的东北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被蒋介石、汪精卫逼出河北。张学良极为不满。1935年9月,蒋介石又调东北军到西北围剿陕北红军,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率10万之众,向陕甘根据地发动第3次围剿,被红军彻底粉碎。在劳山战役、榆林战役和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被红军歼灭3个师,两名师长阵亡,特别是直罗镇战役,东北军的精锐第109师被全歼。张学良的思想因此受到极大的震动。蒋介石不但不履行补充兵员与装备的诺言,反而趁机取消被歼部队番号。张学良对此痛心疾首。 1935年10月末,张学 嫉侥暇┎渭庸�竦乘慕炝�腥�岷臀迦�蠡幔�毖∥�醒胫葱形�?会委员和政治委员会委员。会后,张学良来到上海,会见了爱国人士杜重远和义勇军将领李杜。正在这时,一二•;九运动爆发。共产党坚决抗日的主张,东北军“剿共”作战的失利,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杜李二人的忠告,使徘徊踌躇的张学良痛定思痛,逐步认识到:“剿共”是死路一条,势必断送东北军;只有联共抗日,个人才能在国人面前一洗前罪,东北军才有出路,中华民族才有希望。于是,张学良开始积极要求与共产党建立联系。是年年底,张学良回到西安,首先同驻守西安的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问题进行磋商。杨虎城早就与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双方不谋而合。 1936年2月,张学良与红军代表李克农在洛川就联合抗日问题进行初步商谈,达成局部停战协定。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在肤施举行历史性的会谈,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双方确定,不分党派,一致抗日,内外结合,红军在外,张部在内,逼蒋抗日。会谈对张学良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奠定了东北军、第17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大西北初步形成。 从肤施归来,张学良便以逼蒋联共抗日为己任,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为培养抗日力量,张学良成立王曲军官训练团、抗日同志会、学兵队等组织,亲自担任王曲军官训练团团长和抗日同志会主席,还分别派代表到新疆、广东、广西、四川、山西等地与各地方实力派联络。9月,中共中央派出的红军驻东北军正式代表叶剑英抵达西安。
第十部分张学良 上将(2)
张学良发动兵谏前和蒋介石在一起
西北“三位一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平息“两广事变”后,于10月22日匆忙飞抵西安,催逼张学良、杨虎城督兵“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力劝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责骂。11月29日,张学良以祝寿为名,到洛阳向蒋介石痛陈国情,要求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联共抗日,再次遭到蒋介石的痛骂。至此,张、蒋矛盾趋于尖锐化。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率大批军政人员再次飞抵西安,迫张、杨继续“剿共”,否则就将东北军和第17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