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阿冉> 第10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部分 (2 / 4)

半人马酋长号上见到的后世西方吹制工艺传入后的真正玻璃还差之甚远。

玻璃的熔点比天然水晶要低出许多,有了玻璃,她就能制造出试管,烧瓶,玻璃棒,平面镜,甚至温度计与注射针筒。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显微镜。

出乎意料的是,玻璃的制造成功,使得工匠们热情高涨。这五人祖辈都是匠师,彼时盛行的铅钡仿玉的工艺,在糅合了阿苒提出的西方钠钙玻璃工艺之后,很快就找到了新的起步点。最让阿苒头疼的双面凸镜色差的问题,也终于有了进展。

待到临行前,阿苒的第一台显微镜总算问世了。这台显微镜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包括目镜物镜于一身的镜架,一个是负责聚光的玻璃球透镜台。后者还兼有煤油引燃的光源,保证光强的稳定与方向。阿苒的数学物理基础几乎为零,只能通过最笨的法子计算放大倍数。

首先必须确定长度单位的精确性,阿苒想起自己在半人马酋长号上做体检时,身高大约为160厘米,按照后世实验文献中统一出现的米与厘米概念,她让施槐巍用数根不同的细线测量自己的身高。选取了其中最接近平均值的一根,将其不断对折等分为16段。最终每一段确定为10厘米。由此进一步确定了米,厘米乃至毫米,并在这基础上制作了数把精度不同的木尺。长度单位的确定之后,阿苒在纸上用削尖的炭笔比照10厘米的木尺画了长短不一的数条线段,并逐一在显微镜下观察。当物镜下的标本为1毫米,而目镜中刚好能抵达视野两端时,根据目镜的直径4厘米,计算为放大40倍。这是她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证明放大倍数的方法。可惜的是,一般的细菌至少要放大百倍以上才能看清楚结构,仅仅四十倍的放大,最多只能看清头发丝上毛鳞片的大小。但即便如此,对世人来说也已是了不得的创举了。

……

莲花渡位于药王谷以南约五十里的位置。

阿苒按照羊皮纸上的时间,早早的来到了渡口。她脸上带着人皮面具,下车之后便小心的将行李卸下。眼看辰时三刻就要到了,莲花渡上人来船往的,怎么看都不像是要举行宗门交易会的样子。

不多时,远远忽然来了一只画舫,船头雕了一只栩栩如生的木鹊。最奇怪的是,那画舫船舱外看不到划桨之人,可转向、减速、停泊却一样不差。阿苒忽然想起那羊皮纸的右下角似乎也有这么一只木鹊,咬了咬牙,便带着行李迎了上去。

ps:

才上线看见居然有这么多人给我投票,太感动了!这个季节发烧的人好多,我的脸肿了快三天了,现在已经消肿许多,谢谢大家的关怀!谢谢!

☆、188 宗门交易(中)

这只画舫正是巧匠宗所有,那船头木鹊则又有一段缘故。相传公输子当初曾用竹木制作出一只精巧的木鹊,能连续飞三日不落地。他自以为至巧,却不想被子墨泼了一头冷水:“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刈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1'”公输子羞愤之下,便要将木鹊毁去,却被其妻劝道:“世有美玉有明璧,无非奇巧二字,何人谓之以拙?彼之拙物妾以为巧,拙巧之别非益也,在乎技矣。技至臻境,其益自显。”

公输子得知后豁然开朗,便在木鹊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试图制造可以载人的木人车马'2',这也是机器人的最早雏形。巧匠宗为公输子所创,以木鹊为标记,并以此自励。

那画舫停在岸边,却没有可以供人登船的船板。岸边有三五无赖泼皮见那画舫似是无人,又见其雕栏精美华丽,便趁机想要攀爬行窃。忽然只听“嗖嗖嗖”几声,似是有数只冷箭从船舱中飞射出来,为首一人正爬到一半,耳畔听到风响,顿时吓得跌入河中。那群人见状立即一哄而散,口里纷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