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部分 (2 / 5)

和精雕细刻的龙凤图案在丧仪的映衬下呈现满目狰狞。

今天是五月十五,全国距离金陵最远的藩王也该收到皇帝驾崩的邸报和抄送的遗诏了。

懿文太子、秦王、晋王先后薨逝,燕王此时是朱元璋最年长的儿子,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皇族的注目。

史载“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燕王棣率师如京。”

虽然朱元璋有遗命不准藩王离开属地,但是燕王仍会赶赴金陵奔丧,而且来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大批兵马。

殿前的太监宣读完毕殉葬的遗诏,伴随着最后的一丝希望的破灭,我身旁的小女史立刻晕厥过去。女史们有些神情惶恐,有些还是一副无法置信的表情,有些已经开始哭泣,容华殿内外响起了一片哭声。

面对着密密层层将我们包围起来的侍卫和锦衣卫,所有人都是待宰的羔羊,她们除了用哭泣表达心中的恐惧和哀伤,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

白茫茫的殿阁,身着素服哭泣的宫女和太监,构成了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皇宫内一幅凄凉的画面,仿佛下了一场大雪,直冷到人的心里。

一名小太监神情焦急,目光在女史中梭巡,似乎是在找人,他正是东宫的看门太监喜福。

他看见了我,立即喜形于色,叫道:“郡主!”

他对看守我们的侍卫耳语了几句,那侍卫点头,看了看我,说道:“皇上有旨,请凌宫人前往勤政殿见驾。”

勤政殿已经更换了主人。

隔着高高的台阶和数丈远的距离,雕龙金漆宝座上端坐之人,正是他们口称的“皇上”,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

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子少傅黄子澄侍立在金阶下。

我在金銮殿前跪下,静侯着他的旨意。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身旁的李公公随即说道:“皇上赐凌宫人起,请凌宫人回文锦楼去,依旧司女史之职。”

朱允炆赦免了我。

我还没来得及俯首称谢,黄子澄见状上前奏道:“臣启奏皇上,先皇已有遗诏,旧宫人一律殉葬,皇上千万不可违逆先皇旨意。”

朱允炆说道:“朕知道。皇爷爷的遗训,朕一定会遵循。凌宫人昔日与朕有兄妹之情谊,难道黄卿觉得朕不该赦免她吗?”

黄子澄似乎颇有顾虑,恭声奏道:“微臣斗胆,皇上确实不可破此先例,否则日后天下民心难服。”

“好了。”朱允炆打断了黄子澄,微有不悦之色:“黄卿你不必再奏了,昔日在东宫时,黄卿对朕说过天子无戏言,朕既已赦免她,又怎能反悔?”

黄子澄哑口无言,看向齐泰。

齐泰与黄子澄是洪武十五年同科进士,二人私交相契,如今已是朱允炆的左膀右臂,黄子澄见朱允炆心意坚决,无计可施,只得求助于他。

齐泰之为人较黄子澄圆滑得多,他看我一眼,嘴角扬起一抹轻微的笑意,出列说道:“微臣有两全之策,既可不违先皇旨意,亦可全皇上之心愿,只是不知皇上可愿意?”

5 斗转星移(3)

朱允炆说道:“齐卿既然有计策,何妨说出来给朕听听。”

齐泰眼珠一转,说道:“皇上遗诏中所言殉葬者是‘旧宫人’,如今新皇已登基,她若是皇上妃嫔,自然不算‘旧宫人’……”

我顿时惊呆了,齐泰居然想出这样的馊主意,要朱允炆封我为妃。

正在此时,殿外专司祭祀的太监匆匆进来,跪禀道:“所有殉葬宫人共计四百八十二名,已点数四百八十一名,尚缺一名,钦天监所择时辰已至,恭请皇上下旨,奴才即刻便将他们遣送皇陵。”

他奏完这些话后,目光带着几分迟疑向我看来:“皇上,凌宫人……”

我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