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允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但这种声音还是太小。
等了近一个时辰,天可汗还是没露面,按照缇木尔的说法这种情况也是不多见的。大帐汗座两翼出来两队手执兵器的铁甲卫士。将过道给彻底隔开。使节重新出来。走到忽里沁人这面。将五花大绑的缇木尔拽了出去,缇木尔担惊受怕间回望着刘愈,刘愈点点头告诉她不用担心。
刘愈也知此行的凶险,这么做只是让她安心,他并不能作出保障。
缇木尔跟父亲终相见,达尔多可汗侧过脸,刘愈只能瞥见他脸颊的一边,络腮胡子有几分中实的脸庞。一点没有可汗的威仪。在传言中,达尔多可汗也是个懦弱无能的部族首领。
缇木尔跟父亲说了两句,距离有些远这面听不清,很快她想再说话已经被人按着跪在地上。
天可汗终于在千呼万唤的情况下出来,一身戎装,大模金刀地登上汗座,炯炯的目光扫过整个大帐,大帐所有的人一齐行礼问候,因为人数太众多,天可汗居高临下也难以发现处在角落里的忽里沁人。
天可汗一坐下。便有士兵将汗座周围隔开,防止下面的人趁机袭击天可汗。通常这种部族的大型机会。天可汗应该是“与民同乐”,但因为军事局势的紧张,天可汗也感觉到来自身边的危险。他在突厥各部族的声望已经降到了最低点。
也到了他必须拿出手段来威慑各部族。
天可汗说了两句客套话,由忽里沁汗翻译过来,大致是说:“今年年景有些不利,突厥各部族发生很多事情……”然后话锋一转,“便是在突厥生死存亡之际,仍有部族吃里扒外试图跟顺朝人勾连!”
忽里沁汗翻译到哦这里他头上也是冷汗直冒,达尔多部族和步离部族等都是被诬陷,而忽里沁部族勾结顺朝人这可是铁证如山,他怎能不紧张。
就在汗部大帐的人以为这时要处置达尔多部族和步离等部族的高层人员,门口方向又拖着两个战败的将领进来,打断了天可汗的训话。
其中一个战败的将领跪在地上,哭诉了两声,好像在陈述什么很重要的事情,他一说完,汗部的人一片大哗。
“顺朝人已经杀过上林川,距离突厥王庭不到三百里。”
忽里沁汗对刘愈解释,“上林川是大湖汗部最后的屏障,你们顺朝人过了上林川,到汗部之间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突厥人危亡在即。”
一个身份好像很尊贵,站在当首的一名突厥人对汗部请示了一句,看那人的年龄二三十岁,属于少年英杰。而天可汗却是四五十岁,两人应该关系亲密。
忽里沁汗道:“他是我们天可汗的世子,用中原的话说,他就是我们的太子般亦,他请示先暂且不要处置那些有过的部族,应先行将汗部再向北方撤离。”
刘愈见那年轻说说话中肯的模样,点点头,看来他还不明白他父亲的用心,是要树立威望。一旦汗部北迁,能不能逃过顺朝人的追捕是一回事,但就突厥而言,那将是人心涣散不战自溃。
天可汗不置可否,下面其他部族的人争议开了,只要是非达头部族的都支持离开,他们的想法也简单,留在汗部等着被天可汗清算,或者是被顺朝人灭,还不如带着族人远走他乡,这样不管最后能不能逃出生天,至少是有机会让部族在重新发展起来。而达头部族作为突厥的统治部族,当然不会允许突厥人分崩离析,他们一边在跟其他部族的人争论,一边也在教训般亦世子言论。
顺朝人要杀过来,突厥内部自己已经起了争执。从刘愈的观察看,突厥汗部能调用的军队在四五万以上,如果他们死守不出,顺朝北征的将士未必有机会将他们一举覆灭。
天可汗在听了下面的一段争辩之后,提起右臂,登时所有争论都马上平息下来,在战争时,这个天可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