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中国农民调查> 第9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部分 (3 / 4)

荣誉,都是由东北农民(全国的农民)子弟兵们的鲜血和尸体堆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的东北成为了整个中国的重工业、粮食、能源的重心,供养着大半个中国和中国人,其劳动者又是谁?直接种地的当地农民和移民就不用说了,而参加东北各城市工业、矿业生产的主力军,又绝大多数是从农村应召来的男女青壮年,类似于今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我写的《中国农民部落》里就有这样的记述。简言之,东北的天下是东北的农民们打下来的,东北的工业和城市最初的基础,也是东北农民的后裔们创造的。

话题有点扯远了,再简单地说说建国后的东北移民吧。我写的《中国农民部落》里同样记述了这样的历史背景。建国后的五十年代,到东北来的关内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发的,大都因为关内省份连年受灾,发生了大饥荒,灾民们逃荒来的,本书中的张大奎等十几户人家,就是当年从河南大灾那年,跟随着逃荒潮,集体迁徙到东北定居的;另一种情况是,国家为了开发北大荒而有组织的关内省份大移民,这种做法,当年的满清政府、东北王张作霖都干过,而1958年,著名的十万解放军官兵开赴北大荒,变相转业,当农民种地,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这些官兵们本身就是农民,用不着他们打仗了,便解甲归田,农民嘛,利用完了拉倒,哪来哪去。我家乡的那个县,在1956年3月就是按国家的移民政策,派县领导对口到山东省五莲县,一次性接来了218户移民,后来又从河北、河南等省份接收了众多的移民,两三年的光景就达一、两万人(包括自发来投老乡的),当地事先建好了一些移民新村,或事先在当地农民家做了暂住安置,最初连移民的吃穿都是由政府负担的。这种情况,我在这本书中都有真实反映,我家乡的那个村和故事中的那个“新村”就是这样的,至于当时整个东北地区从关内省份来了多少移民,一直没有查到相关的数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农民移民本身的生存状况如何。

我之所以向读友们提供一点东北农民移民的资料,是想说,在我们中国这块土地上,是广大的农村和众多的农民,无论是当地的原始住民,还是移民,是他们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历朝历代,包括外国的侵略者,都会应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千古真理的。在我们中国,占总人口近八成的农民就是水,谁忘记了农民,忘恩于农民,不待见农民,不把农民当回事,那是必败无疑的。我还是那句老话,当下,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眼睛只盯在现有那几百个大中城市和少数城市人的身上,中国绝对不可能真正的强大,信不信等着看。 。 想看书来

26、平分土地

一晃到了转过年的初春,乍暧还寒,但天空与大地已经明显的有了春的气息。就在此时,于得胜又来到了赵家围子,他已脱下军装,成为完全的地方干部了。

“爹、娘,县上于叔叔来了,在赵叔家开会,让大伙都参加呢,快走啊!”这天傍晚,饭后到赵福家串门的大娃跑了回来,没进屋就在窗外招呼着家人,说完,就急着转身又去了赵福家。

听说于得胜来了,王家是一片欢喜,就像自家的至亲光临了,高兴的不得了,于是,一家人呼啦啦地出了屋,都朝赵福家跑去。

赵福家的坑上和地下已聚了很多人。

“老哥哥老嫂子,你们好啊!”于得胜一眼就看见进屋来的二娃爹,主动上前握手打招呼,满屋的人都向二娃爹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新来的王家不简单哩,连政府的干部对他们都这样的客气。

过了一会,又陆续来了几个人。

这时,赵福凑到于得胜耳边低语道:“人都到齐了。”

“好,那就开始吧。”于得胜对赵福点头说。

赵福清了一下嗓子,然后喊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