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瑾带着满腹心事走进御书房,皇帝的脸色阴沉得可怕,手里正拿着一份奏折,正是关于各地新建学堂缺乏师资的报告。
“皇兄,各地官员反映的情况确实属实,”林瑾语气沉重,“我们都低估了推行教育改革的难度,现在最缺的就是……”
“人才,朕知道!”皇帝猛地将奏折拍在桌上,龙颜大怒,“可是人才在哪儿?难道要从天上掉下来吗?”
林瑾沉默不语,他知道现在说任何安慰的话都是徒劳的。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回到王府后,林瑾立刻召集了赵辰和李太傅商议对策。
“王爷,我已经派人去各地张贴告示,广招贤才,可是……”赵辰面露难色,“符合条件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很多人对咱们的教育理念并不认同,他们更看重的是……”
“名利二字。”李太傅接过话头,长叹一声,“在他们看来,教书育人只是不得志时的选择,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奔那些能给他们带来荣华富贵的权贵。”
林瑾眉头紧锁,他知道李太傅说的是事实。在这个时代,教育并不被大多数人重视,更别说那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了。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林瑾不甘心地问道。
“办法也不是没有,”李太傅沉吟片刻,“我们可以效仿古人,设立书院,招募那些真正热爱教育的人才,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安心教书育人。”
“可是……”赵辰面露担忧,“设立书院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短时间内也难以看到成效。”
“我知道,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了。”林瑾语气坚定,“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书房内的气氛凝重,每个人都清楚,这场教育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和坎坷。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陶夭夭端着亲手熬煮的参茶走了进来。
“王爷,先喝口参茶吧。”她将茶碗递到林瑾手中,关切地问道,“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
林瑾摇摇头,将刚才的讨论结果告诉了陶夭夭。
陶夭夭听完,陷入沉思。良久,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陶夭夭放下手中的茶盘,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坚定。
“哦?夫人有何高见?”林瑾眼前一亮,他知道陶夭夭总能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那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或许看不上我们提供的职位,但民间也藏龙卧虎,”陶夭夭顿了顿,目光坚定,“我们可以去寻找那些真正热爱教育,渴望知识,却苦于没有机会的年轻人。”
“夫人的意思是要去民间寻访?”赵辰有些惊讶,“可是这样一来,范围会不会太广了?”
“我们可以先从京城附近的村镇开始,”陶夭夭胸有成竹,“我就不信,找不到几个有潜力的人才!”
林瑾看着妻子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陶夭夭不仅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志同道合的伙伴。
“好!就按你说的办!”林瑾一锤定音,“赵辰,你安排一下,明日我们就出发!”
于是,林瑾和陶夭夭微服私访,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旅程。他们走街串巷,深入田间,与普通的百姓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陶夭夭遇到了一位名叫苏瑶的年轻女子。苏瑶家境贫寒,但她聪明伶俐,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她曾经在村里的一位老先生那里学习过一些简单的识字和算术,但她渴望学习更多的东西。
“我听说城里开办了新的学堂,可是……”苏瑶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