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部分 (1 / 5)

谢曜见状不禁惊讶:“一灯大师,你也来此地了。”

一灯大师微微颔首:“故国有难,如何敢偏安一隅。”当下三人围桌而坐,法玄又让僧人斟了一杯新茶,这才开始交谈。

原来一灯大师此前听到消息,便带着朱子柳武三通速速赶回大理,蒙古进攻大宋不下,将目标放在了宋边境的大理,是以一年前开始发兵南侵,但因大理天然屏障甚多,迟迟久攻不下,前不久刚撤兵离开。

“既然如此,大理国困可解?”

一灯大师摇头叹气:“这些年蒙古四处征战,你不是不知。怕这只是疑人之计,蒙古趁我国松懈,卷土重来,到时候没有防备,可就大大的不好办了。”

谢曜想来也是,便问:“那大师有何主意?”

一灯放下手中的茶杯,沾了茶水,一笔一划的在茶几上写了一个字。

“守?”谢曜和法玄探头一看,脱口念到。

谢曜略微沉吟,猜测说:“大师的意思,便是守在大理,国困危机一日不除,一日便不离此地?”

一灯看了一眼他,笑道:“正是。”顿了顿,继续说,“便像你义兄守襄阳一般,能守多久,是多久,再不济也得保存我曾孙性命啊。”大理朝中以高氏和段氏两派分歧严重,不得安宁。一灯想到此事,又叹了口气,“与其留在这污秽不堪的朝堂,不如隐居深山常伴青灯古佛。”

谢曜对此深有感触,附和道:“是极。”

三人商议甫定,谢曜便也做好了打算,若蒙古打下大理,便可方便南侵大宋,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出一把力。当即定好心思,愿意留在天龙寺同一灯大师等人一起坚守,法玄和一灯闻言皆是欣然无比,点头应允。

没曾想这一守便守到第六个年头,其时一灯大师的曾孙继位大理国国主,是号称“定天贤王”,年方稚幼。蒙古近来频频涉江侵扰大理边境,想必是趁着新帝登基来钻空子。

果不其然,次年七月,便听闻忽必烈大军进驻六盘山,遣使往凉州召吐蕃首领谈判,以便透袭大军能够较为顺利地通过川西吐蕃地区。八月,大军驻扎临洮,尚还遣人来大理劝降,却被一灯大师告知曾孙,大理拒绝招降。同年九月,忽必烈兵分三路,合围大理,渡大渡河后,经行山谷二千余里,一路招降云南部族首领。

于是忽必烈大军一路顺风,蒙古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丞相高祥率最后主力军屯戍金沙江沿线,又遣将领高通率一部驻会川,抵进蒙古军。十二月初,大理军与蒙古中、西两路军对峙,忽必烈三路军侧后攻击,丞相高祥见处境危急,匆忙退兵大理都城,待蒙古元气恢复,全歼大理军主力,乘胜追击,直逼大理都城。

十二月二十五日,蒙古兵临城下,天龙寺遣会武弟子随军出战,一灯大师携渔樵耕读也在其中。法玄大师不会武功,却也不敢留在寺中,而是带着谢曜潜进皇宫,营救大理国君段兴智。

“这时全城戒严,就算我是天龙寺方丈,怕也不会将我们放入皇城。”法玄大师皱了皱眉,看了眼谢曜,却又飞快的低下头。

他踌躇了良久,才一把将谢曜拉到城墙之下,指着一丛杂草:“我少时在此挖了个狗洞,咱们从这儿进去。”

法玄说罢,放下禅杖便要往里钻,谢曜忙将他制止,哑然道:“何须如此,咱们从这儿越过去。”语毕,反手将法玄扛在背上,足下一点,便轻飘飘越过这数丈高的城墙。

“啊哟!等下!我的禅杖还在外面!”

谢曜无奈,复而又越过墙头,将他的禅杖捡回来。

皇城此时见不到一个士兵,兴许皇帝都拨兵城外迎敌抗战,东风瑟瑟,一片肃杀之气。法玄在前引路,谢曜紧跟其后,大理皇宫并不如何金碧辉煌,占地却也不小,二人七拐八拐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