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部分 (4 / 5)

就叫她来帮忙,她学会了你也不用那么辛苦。”

李群恰巧从外边进来,听到林大娘的话也表示赞同。

“菊年,你也不必事实亲历亲为。”

沈菊年淡淡一笑。“知道了,我有分寸。”

原先拟定的单子上一共有八种糕点,称为八珍。有酥软可口的绿豆糕,也有糯软香甜的吉红糕,另外有贡糖、满煎糕不同口味的地方糕点六种。沈菊年和林大娘一样想法,想要打开知名度,要有回头客,用的料一定要好,功夫一定要到家,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先保本了,再谋求更多利润。把林记小食铺开成泉州最大最有名的糕点屋,这就是一个乡下妇人的小小野心。

粗略计算了一下,每天要用到的糖、花生、面粉数量委实不少,只靠沈菊年一个人的话,确实做不来这么多工作,林大娘跟本地人比较熟悉,又会砍价,便由她负责进货,林秀珠跟在沈菊年身边,边学习边帮忙。

林秀珠比沈菊年略小一两岁,两人身形倒是差不多,林秀珠面庞圆润,秀气斯文,说话是含蓄带涩的模样倒有点几分沈菊年少女时的影子。林秀珠话不多,官话说得极差,但仍然能够听懂几句,和沈菊年磕磕绊绊地交流着,还算聪明伶俐,学得不慢,人也很勤快。大多数糕点做好之后还要放上半天至一天的时间,等待发酵或者冷却,因此第一日做的糕点,往往要第二天尝过才能确定失败还是成功。

第二天是旬休,李群正在院子外的打榕树下看几个老人磨棋盘,便看到沈菊年带着林秀珠捧了一大盘子糕点出来,粗粗看去,有翡翠绿有珍珠白,少说有四五种。

磨棋盘的几个老头子闻到香味都抬起头来,沈菊年笑着招呼说:“家里自己做了些糕点,大家不要客气,尽管常常。”

泉州人多好客,自己啊有好东西总也要左右送人品尝,因此几个老头子也不客气了,停下没有意义的磨棋盘,品尝起闻名遐迩的“李夫人糕点”。

李群就这茶尝了快吉红糕,这种糕点他之前却没有尝过。白白嫩嫩的,被切成方寸大小,看上去润泽如玉,倒像是豆腐,但比豆腐有弹性,表面裹了层稀薄的正清粉,糯软不粘牙,又嫩又韧,咀嚼间丝丝甜意渗了出来,与茶的清香完美相佐,爽口非常。

李群沉吟片刻,抬头问沈菊年道:“这有金桔味。”

旁边的老头子探头一看,笑道:“李先生嘴巴很刁哦,这个就是桔红糕点,洒了金桔粉的。”

桔红糕,也称为吉红糕,讨的是个好彩头,婚宴中必不可少的一位甜品,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新娘糖”,不过因为味道极佳,是佐茶圣品,平时吃的人也不少。

“这个味道不错。”李群点点头,“甜而不腻,爽口生香。”

沈菊年微笑道:“这个是我和秀珠一起做的。”

这种传统的地方甜品,她也是一知半解,跟着林秀珠一起试验出来,这些甜品她们都是自己品尝过了,确认没有问题才拿出来让别人试试。结果连最挑嘴的李群都说好了,其他人自然更是交口称赞。

李群拉着沈菊年身边坐下,倒了杯茶给她,眼里含着淡淡的笑意。“我看你只有一个徒弟还是不够,再多找一个吧,你好像很累。”说着自然抬手帮她擦了擦额角的汗。

已经是春末夏初了,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南方的夏季似乎特别长,春天便像是冬天的尾巴,轻轻一甩就溜走了,几场雨过后,知了就开始此起彼伏地叫,暖洋洋的初夏便开始了。

李群觉得在这样的天气里窝在厨房是在是太可怕了,他宁愿泡上一壶好茶,坐在巷口的大榕树下,听那些老人摇着大蒲扇用漏风的嘴讲当年的故事,或者看一群棋品跟蜀山来人差不多的老头子磨棋盘。抬手帮她擦了擦额角的汗。总说再看下去你迟早有一天跟他们一样,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