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自家也好不了多少。
直到包拯的折子让赵祯眼前一亮。
“沈石虽然尚在少年,乃是将门之后,然则天资聪慧,才智过人,方中童生头名,又斩辽军千骑,居功厥伟……”
这份奏折早呈上来,只不过赵祯专心西夏,无暇他顾,现在才看到。
当然,这不是说赵祯怠政,只不过一开始他看的是郭北县的奏折。知道辽人来打草谷,可他却无力抗争,只能不看了。
而郭北县不像是包拯,为自己请功都来不及,哪儿会多说沈石,只说是沈副尉率军力战,一笔带过。
看了包拯的奏折,他才知道里面的大功臣竟然是金华将门之后沈石。
而这个名字,赵祯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他立即问陈琳道:“陈伴伴,你说这个沈石是不是献上大器的沈石?那人不是将门之后吗?”
陈琳也是一愣。当年刘太后独揽大权,刚刚登基的赵祯形同傀儡,陈琳不离不弃,照顾了赵祯几十年,君臣两个更是像朋友。正所谓国难思良将,沈石很明显是个良将,这是喜事。陈琳也为赵祯高兴。
但是这沈石到底是不是那个沈石,陈琳可不敢保证。将门的事,他不是那么清楚。
“官家,老奴以为包拯不是说谎的人,可以即刻派人去询问。”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假如真是同一个人,朕一定要好好赏赐。”
这事很简单,派人问过国舅,便可以证明了。而国舅府并不远。
第94章 一只小蝴蝶
“官家,果然是同一个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其实不用陈琳说,赵祯就惊喜不已。
将门之人烧器,他开心。学文,他也开心,因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治国方略。但是在国难时,将门如果出力,他就更开心了。就像是天波府杨家,不打仗,赵祯一点儿也想不起人家。一打仗,便想起来。
沈石也是差不多。过去只知烧器,至于将门本职,他并不太在乎。现在西夏走了,辽人来了,他就想起了将门。
“陈伴伴,传朕的旨意,赐沈石文学,白银一百两,玉如意一双,召其进京,朕要看看他。”
可不要小看这个文学。文学是职官,可以讲文,上奏民间乐府,同时皇帝也可以问事。
当然,赵祯没有升沈石的武职,而是给了文学,确实少见。不过赵祯先前装着不知道辽人的事,这时候他自然不可以因此封赏沈石。不说激怒辽人,单是他这皇帝的脸,就不好看。正好看过沈石的话本,也就以此封官,倒也说的过去。
只不过这是正式的职官,是差遣,是要经过相国用印,走正式公文,所以陛下赐官沈石,给了从九品的文学,自然要恭喜了。
恭喜谁?当然是现在在京八品职官秘书郎沈仁富。
这沈仁富与浙江沈家是有关系的。当年沈家离开东京,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离开东京繁华地。沈仁富便是这样的一支。
以说本家有人出头,皇帝要召见,沈仁富当然很开心,沽了酒,回家告诉娘俩这开心事。
他妻子陪着他高兴:“未来亲家家道中落,想不到本家复起。”
京官难,东京居更是大不易。如果不是沈仁富与富商结亲,就沈仁富的官职官俸,可养不了他一家子。只不过他这亲家刚刚生意失败,家产被人骗了个精光。一家人正烦恼,却没想到本家竟然复起,简在帝心。
倒是他们十三岁的女儿沈月娇不屑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从九品的差事。”
“呵呵,可别觉得官小,就是那头名状元初次授官,也仅仅是从八品的宣义郎。而他不过是童生,便得了这差遣,可以说是简在帝心,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