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俗眼看人间> 第13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部分 (1 / 4)

儿颜征在却上前说道:〃爹爹又何必多问呢,女儿听从爹爹的安排就是了。〃于是,颜家很快将这个未满二十岁的小女儿送了过去。据说等到结婚拜庙的时候,颜征在才发现自己嫁得竟是一个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头子,当时她十分后悔惧怕,然而已无路可退了。

他们俩草草地办完了婚事,没过几年颜征在就有了身孕。依照当地的习俗,渴望生儿子的人应该去尼丘山拜拜,于是他们也去了。不知是尼丘山显灵,还是颜母争气。总之,数月之后,一个健康的小男娃就降临到了他们身边。只是他的头顶长得奇怪,中间低四周高,很像尼丘山的样子,这可真是尼丘山赐给他们的。于是叔梁纥就给他取了个孔丘的名字,也算是还尼丘山的愿。谁知后来孔子的地位比尼丘山还高,于是人们为了避讳孔子的名而将〃尼丘山〃改名为〃尼山〃。不知道尼山上的神仙会不会不高兴啊,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按理说孔子是其父的〃老来子〃,一般都会很受宠。谁知好景不长,孔子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当时母亲也才二十出头,孤儿寡母,无依无靠。颜征在想离开这个伤心地,也为了儿子求发展,便带着孔子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定居。曲阜原是西周的重要封国,长期受到周王室优待,各种礼乐制度也是仿照周王室设置,素有〃礼乐之邦〃之称。孔子到了这里,便如鱼得水一般欢喜起来。他对那些乐舞和祭祀场面充满了好奇心,平时没事的时候,便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假装大人的模样,必恭必敬地学起礼仪来。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他们会把家中用的小碗小碟摆在桌面上,当作祭祀用的礼器。颜母看了又好气又好笑,但是心底还是很支持儿子的,于是给他买了一些真的礼器回来。孔子更加受到鼓舞,对礼仪也更加热爱起来。

第二部分 第43节:孔子:痛并快乐着(2)

等孔子长大了几岁,不再满足于〃过家家酒〃的时候,颜母便教他识字。渐渐地书读多了,知识也就丰富起来。十五岁的时候便立志于求学。当时他请不起私人教师,便〃随地得师〃、〃转换多师〃,以至于获得了比别人更广而渊的知识,锻炼了比别人更强有力的技能。他可是一代自学成才的典范,为后人称颂。这时的孔子还是很快乐的,就像一边播种,一边收获一样,何等乐事!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当他十七岁的时候,颜母又离他而去了,那时的悲痛可想而知。为了表达胸中的悲痛与敬意,孔子想:必须借助一种外在的形式,光靠心灵的悼念是不大长久且不稳定的。而这种形式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具有神圣意味的,这便是〃礼〃,即在规范了的世俗生活中去展示神圣的意义。因为在〃礼〃中人们能自觉地摆脱兽性,是〃礼〃培育出了人性。

于是,孔子十分遵守当时的礼仪,想要将父母合葬在一起。可是他年幼时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便先将母亲的棺柩暂放在一处叫〃五父〃的十字大街口,预备打听到父墓的所在,再进行合葬。经过了一番艰难的寻找,虽然未果,但是孔子寻墓的事情已流传开来。陬地一位车夫的母亲听闻后为之感动,特意赶到阙里,将她所知道的叔梁纥的葬处告诉了孔子,孔子终于如愿以偿尽了孝。据说接下来为了记住父母墓地的所在,方便日后祭拜,他还创造性地在墓上堆起了一个坟头。据古籍记载,墓而坟和夫妇合葬,均自孔子始。在这件事上,有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启蒙,同时也是孔子对〃礼〃的一次重大实践。

孔子少年微贱,却敏而好学;命运多舛,却多思善辩;生于乱世,却知书达礼。虽然他出生的时候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是他的命运奏响的交响乐实在是比那一声呱呱坠地更加响亮。他出生的环境似乎已经预示他这一生的使命便是〃继衰周而素王〃。所谓〃素王〃即没有王者之位而有王者之德。当时国内外形势十分混乱,大国之间争雄称霸,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