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可能实际上在影院卖出了100万的票,但被偷、漏、挪、瞒等后,它最终拿到的票房可能只有80万,另外20万,或者成了竞争对手的票房,或者落入影院或者工作人员自己腰包。
微~博里面提到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张冠李戴。此法会通过出票,但一般是把a片的票打成b片名,错位进场。此法的获益方并不再只是影院,也包括影片的发行方。
观众们去影院看a片,但影院打出一张b片的票给他。虽然观众还是看的a片,但这张票的票款就被系统计入了b片的票房收入里。这种方法中,a片的票房被偷,b片和影院是受益方。微~博里面的爆料很有可能就是发行方把《画皮》的票房偷了,转到了《剑蝶》身上,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而已,真实的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除此之外,利用废票偷票房更是一种常规。因为一部电影的票房所得,是按照系统出票记录录入,而这种“偷票房”的操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已经作废的电影票当作入场凭证。这样操作的话,系统就不用再出新票,一张废票可以多次利用,每利用一次,就是偷一次票房。而手写票就更好理解了,随便在一张空白的票上写几笔,就捞到了这张电影票钱,简直就是重复利用的好方法,省时省力。
别看国内影市现在红红火火,但从上映影片的比例来看,还是赚钱的少赔钱的多。影片发行方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不少发行方都会走走“偷票房”的歪门邪道,来进一步提升影片的票房成绩。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通过私下提高影院的分成比例来利诱对方。众所周知,中国现在的票房分成有相定比例,刨除税收和其它开销后,《剑蝶》片方和影院就剩下的票房分成比是6:4,片方跟影院私下谈判,将这个比例提高,影院就会帮忙偷票房,以此增加自己的收入。
其实发生偷票房这件事情也很好理解。影院和《画皮》、《剑蝶》两片的表面分成比都是是4:6。两片在该影院拿下1000万票房,影院每部影片可以分到400万。但如果《剑蝶》片通过协商,偷偷将比例提高到5:5,那影院便会将《画皮》票房偷来给《剑蝶》,因为《剑蝶》票房越高,影院的收入就越高。另一边,影院还依旧跟《画皮》按4:6分账,何乐不为?影院盈利,《剑蝶》也偷到了更多票房。
另外而言,《画皮》票房这么火爆,少偷一点点票房根本不会被发现,如果不是被爆料了,还真没有人发现全国上下的电影院都在坑《画皮》呢!
偷票房是所有影院秘而不宣的“潜规则”,那么有的影院工作人员自然也不会放过捞钱的大好机会。如果是一个上道或者说有野心的影院经理,每年靠‘偷票房’捞上百万根本不是问题。”这个数字说实话有点儿惊人,但绝对是实情。
《画皮》的偷票房事件并不是欣欣向荣的中国影市首次遭遇“偷票房”的尴尬。早前的《色戒》、《梅兰芳》、《赤壁》等片,均被偷过。中国影市每年因为偷票房而造成的票房损失,高达三四十亿人民币!中国电影市场2007年总票房才刚刚过九十亿人民币啊~
偷票房,观众看似没损失,但会对票房数据质疑,数据权威性大打折扣谁赔?影院虽然赚了钱,制片方的利益谁赔?制片方利益得不到保障,投资拍片的热情受打击,整个电影产业的健康谁赔?你看见了没,这就是一个电影行业版的蝴蝶效应、一个连锁。
杨霖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事情,他想要联合其余的电影大佬,对偷票房来一次大的动作,他相信其余的电影公司对于这颗毒瘤也是恨之入骨!(未完待续。)
小小通知一下~
秉承着再不走走就老了的精神,你们可爱的作者我,已经在去往‘走走’的路上了~走走是为了更好的码字,是为了写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