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玄幻魔法>连城诀狄云> 第117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頁 (1 / 2)

所謂「參革」,「參」是「參劾」,上司向皇帝奏告過失,「革」是「革職」,皇帝根據參劾,下旨革職。我祖父受參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將為首燒教堂的兩人斬首示眾,以便向外國教士交代。如果遵命辦理,上司非但不參劾,還會保奏,向皇帝奏稱我祖父辦事能幹得力,便可升官。但我祖父同情燒教堂的人民,通知為首的兩人逃走,回報上司:此事是由外國教士欺壓良民而引起公憤,數百人一涌而上,焚燒教堂,並無為首之人。跟著他就辭官,朝廷定了「革職」處分。

我祖父此後便在故鄉閒居,讀書做詩自娛,也做了很多公益事業。他編一部《海寧查氏詩鈔》,有數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這些雕版放了兩間屋子,後來都成為我們堂兄弟的玩具)。出喪之時,丹陽推了十幾位紳士來弔祭。當時領頭燒教堂的兩人一路哭拜而來。據我父親、叔伯們的說法,那兩人走一里路,磕一個頭,從丹陽直磕到我故鄉。丹陽雖距我家不很遠,但對這說法,現在我不大相信了,小時候自然信之不疑。不過那兩人十分感激,最後幾里路磕頭而來當然是很可能的。

前些時候到台灣,見到了我表哥蔣復聰先生。他當時是故宮博物院院長,以前和我二伯父在北京大學是同班同學。他跟我說了些我祖父的事,言下很是讚揚。那都是我本來不知道的。一九八一年,我去丹陽訪問參觀,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熱誠招待,對我祖父當年的作為認為是反對帝國主義、維護人民利益的功績,當地報紙上發表了讚揚文章。

和生說,我祖父接任做丹陽知縣後,就重行審汛獄中的每一個囚犯,得知了和生的冤屈。可是他刺人行兇,確是事實,也不便擠放。但如不放他,他在獄中口後一定會給人害死。我祖父辭官回家時,索性悄悄將他帶……來,就養在我家裡。

和生直到抗戰時才病死。他的事跡,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跟人說。和生跟我說的時候,以為他那次的病不會好了,連說帶哭,也沒有叮囑我不可說出來。

這件事一直藏在我心裡。《連城訣》是在這件真事上發展出來的,紀念在我幼小時對我很親切的一個老人。和生到底姓什麼,我始終不知道,和生也不是他的真名。他當然不會武功。我只記得他常常一兩天不說一句話。我爸爸媽媽對他很客氣,從來不差他做什麼事。他在我家所做的工作,除了接送我上小學之外,平日就是到井邊去挑幾鉺井水,裝滿廚房中的兒口七石缸。甚至過年時做年糕的米粉,家裡也到外面去雇了人來磨,不請和生磨。

這部小說寫於一九六三年,那時《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一本隨報附送的《東南亞周刊》,這篇小說是為那周刊而寫的,書名本來叫做《素心劍》。

一九七七年四月

「金庸作品集」新序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

小說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成萬人的性格和感情。他們的性格和感情從橫面的環境中反映出來,從縱面的遭遇中反映出來,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係中反映出來。長篇小說中似乎只有《魯濱遜飄流記》,才只寫一個人,寫他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但寫到後來,終於也出現了一個僕人「星期五」。只寫一個人的短篇小說多些,尤其是近代與現代的新小說,寫一個人在與環境的接觸中表現他外在的世界、內心的世界,尤其是內心世界。有些小說寫動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們當作人來寫。

西洋傳統的小說理論分別從環境、人物、情節三個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於小說作者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也是寫人,只不過環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節偏重於激烈的鬥爭。任何小說都有它所特別側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